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几多得与失几多喜与忧

日期:2011-06-21  来源:机电商情网    点击:
    作为兼具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双重特点的高科技产业,内燃机行业的发展与其关键零部件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密不可分。不久前,在徐州召开的内燃机行业秘书长会上,各分行业的秘书长介绍了各自领域的发展动态。
  
  表面风光2010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冷却水泵、机油泵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行业工业总产值(对比统计的企业,以下同)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28.32亿元,比2009年增长40.3%,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水平,部分企业增长率达到近70%;行业总体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利润总额达到2.25亿元;行业产销两旺,销售额占产值的98%左右;行业技改投入资金规模大,企业从战略上考虑到持续长远的发展;开发新产品品种较多,各企业在开发上舍得投入,说明行业具备一定的持续发展能力;出口创汇提速快,说明部分企业已具备进入世界市场的能力。
  对于泵行业而言,2011年行业发展存在的有利条件在于:汽车工业、工程机械、农机等发展的大环境为零部件企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已开始形成了在行业内具有明显优势的小规模企业。部分企业的产品已与国际主机厂配套,市场拓展空间扩大。而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在短期内还存在。
  夹缝求存泵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行业整体利润低,仅占产值的6%~7%,部分优势企业也仅占10%左右,无法靠利润进行持续的投入;行业高级技术人才不足,具备与主机厂同步开发新产品能力的企业少;高级技工少,员工整体技能水平低,缺少“唱主角”的师傅;管理粗放,缺乏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人才;工艺装备水平低,质量保证能力差;由于是小型零部件行业,政府支持力度小;信息不灵、不通、反映慢,节能、环保、高质量型产品种类少,无法与世界先进企业竞争。
  从市场的角度考量,国外的零部件公司已在国内建立多家合资或独资企业,凭借其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正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在不久的将来,会与大企业抢市场,特别是高端产品的市场。国内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导致产品价格更低,企业盈利能力更差,影响企业的发展投入和持续发展。
  因此,可以说,泵行业目前虽然借大环境的东风,表面上发展得比较好,但长远地看,也是如履薄冰,关卡重重,只要大环境稍有变化,有很多企业难以支撑,是在狭缝中求生存。
  机遇仍在泵行业的发展与内燃机甚至是主机生产高度相关。一方面,由于国家支持水利的改造投入,工程机械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由于国民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进,个人购买汽车的人数在近几年会迅速增加,因此,轿车工业有持续发展的趋势。拥有车辆迅速增加,所需的冷却水泵、机油泵配件亦会有大幅度的增加。另一方面,城市治堵和取消低排量汽车购置税在上半年影响部分汽车的销售。原材料涨价会影响生产制造成本。而日本的地震会影响日本企业的汽车产量,同时为其他企业创造了增产的条件。
  泵行业分会预计,2011年国内汽车的增加量在15%左右,工程机械的增加量在25%以上,而水泵、机油泵的总量在5000万~5500万台套,比上年增加15%~20%,暂时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发展方向泵行业分会负责人指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以下几点。一、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开发节能环保的新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二、组建机油泵、水泵零部件生产产业群,向集群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三、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产生,进入新的零部件领域,拓展新的市场。四、加大工艺装备的投入,提高工艺制造水平,形成自己的核心工艺技术。五、开拓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优势。六、在行业内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七、积极争取上市融资,解决投入资金问题。
  后处理
  外资仍占主导2010年,在市场销售的430万辆商用车中,卡车占283万辆。其中的重型车大都采用共轨或非典路线达到国三排放标准,基本未采用后处理。
  而这283万辆卡车中轻型车约180万,使用机械泵+电控+EGR等多种方法达到国三排放标准。使用EGR(排气再循环)的轻型车约40万,其中无锡隆盛14万占35%,宜宾天瑞达30%,其他约占35%。在轻型车中,用机械泵+DOC(氧化型催化器)(+EGR)达到了国三排放标准的车约24万,其中威孚力达为12万占50%。
  催化剂行业还是以外资企业目前在中国市场占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为73.4%,自主品牌催化剂市场占有率仅为26.6%。国内后处理企业在自主品牌车型市场(包括交叉车型)占有率约62%。
  为什么外资催化剂在中国的催化剂市场占主导地位?首先,合资品牌的乘用车用催化剂全部被外资催化剂企业占领,我们至今未打入。其次,外资催化剂企业技术优势明显,他们从上世纪70年代已开始研发,我们是90年代中后期。再次,所有国外大的催化剂公司都在中国设厂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降低,我们的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42421.156 s, 2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