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的巨大降幅,使单缸柴油机行业经历了历史上第一次两位数负增长,这意味着,农机产品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单缸柴油机产量为630万台,对比2007年的865万台下降了27%。据介绍,这是全行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两位数的负增长。其中,28家主要企业产量同比下降23.71%,销量同比下降24.46%。
配套流向:服务“三农”为主
单缸柴油机是道路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固定机组的配套动力之一,目前全国单缸柴油机保有总量约4500万台。我们以2007年的数据为例来看看单缸柴油机的配套流向。
2007年,全国单缸柴油机年产销量为865万台;因长期服务“三农”、作为低值生产资料的使用习惯,单缸柴油机年更新量较大,达到年更新250万~300万台;全国低速汽车配套计172万台,其中三轮汽车163万台,低速货车9万台;全国小型拖拉机配套计136万台,其中小四轮拖拉机43万台,手扶拖拉机93万台;全年出口整机、散装零部件及配套机组计200万台;微耕机30万台,排灌及发电机组40万台,收割机等10万台,机动插秧机、农用工程机械等合计30万台。
车用配套:路越走越窄
数十年来,单缸柴油机配套的支柱是低速汽车和小型拖拉机,年需新机配套总量均在200万台左右。低速汽车中三轮汽车几乎全都是配套单缸机,低速货车也有9万余台的配套量。2008年全国低速汽车产量同比下降6.32个百分点,其中低速货车及三轮汽车依次下降4.43及6.82个百分点,2008年三轮汽车配套单缸机159万台,低速货车8万台,合计167万台,低于2007年172万台水平。
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由于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还可享受振兴规划提出的购置税优惠,无疑国家出台的力度是空前的,财税政策将鼓励汽车下乡,在一定意义上将促进低速汽车的退市,尽管一项政策的利弊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无论如何,单缸柴油机作为车用的配套动力,路必将越走越窄。
小拖配套:冰火两重天
单缸机的另一配套主战场是小型拖拉机,该产品从与手扶拖拉机总量持平,发展至目前总量已经减半,从原来的100万台开始进入30万~40万台的水平。小四轮市场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我国部分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增加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和发展外向型农业;加上国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地保护,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草的“三退三还”政策,加大了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力度,小四轮企业生产的产品已由其功率小、耕作效率低,在农田耕种中逐渐被大中马力轮拖所代替,所具有一定的运输功能,又遭三轮汽车、低速载货车挤压,市场空间步步萎缩。可以说,小四轮已基本被固定在农田作业上。
手扶拖拉机使用较为广泛,除应用于平原外,还可配套水田轮用于南方水田耕作,市场相对稳定。小功率机械特别是微耕机的兴起,则体现了产品交叉与融合的趋势。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大宗粮食作物多由具有经营规模的基地供应,而经济作物生产则由各具特色的专业户完成,其中,温室大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多功能微型耕耘机械发展的利好。不难看出,噪音小、排放好、重量轻、耗油省、动力足、适应性强的单缸立式柴油机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3马力独轮手扶拖拉机,80年代出现的应用插秧机底盘的两轮微耕机,直至本世纪交替期逐步完善的标准型微耕机,均体现了需求与发展的趋势,无疑促进了单缸柴油机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
市场依然值得期待
总体来看,在金融危机冲击、农业经营规模化、用户更新量减少、低速汽车产销走下高位、政策调整影响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全国单缸柴油机产销因配套需求大幅下滑已成事实。分析单缸柴油机现产品结构,其中S系列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占主导地位,但其总量必将随更新量、低速汽车和小四轮拖拉机配套需求的减少而下降;而非S系列产品:R系列水冷、卧式风冷、立式风冷、水冷各品种必将随着手扶拖拉机、微耕机、机动水稻插秧机,不断适应精细作物生产发展的各种机具的需求而不断增量、提质,其市场份额也必将增加。
从小缸径、小功率单缸柴油机国内外的发展现实来看,在动力配套需求尚“不可取代”的今天,随着近几年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可以预见:在公正、合理的“游戏规则”下面,单缸柴油机这一产品群的新纪元(2008年,中国内燃机工业诞辰100周年)还是可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