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4辆满载着50台发电机组的卡车从潍柴出发,分别驶向受灾严重的贵阳、长沙等地。这是自南方部分省市受冰冻灾害以来,潍柴控股集团向南方发出的第300台发电机组。
在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过程中,潍柴集团不仅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效益,而且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秉持和谐共赢的发展理念,不断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事业发展的同时不忘企业公民责任
元月25日晚上,郴州电网倒塌,全市停水停电,联通、小灵通等通讯部门的信号已经全部中断。整个郴州地区拥有自备发电机组的单位很少,只有移动公司备有一台潍柴的发电机组。一时间,郴州地区对外通讯的重担就全压在了潍柴这台完好的发电机组身上。
危急时刻,湖南移动公司的副总赶到郴州,他郑重地拜托正在郴州出差的潍柴员工杨德强:整个郴州地区的对外联系就全靠这台机组了,如果它再出现故障,郴州将彻底与世隔绝。
带着郴州人民的重托,杨德强在此后的17个日日夜夜里,面对断电断水的困境,不屈不挠,随时维护,让郴州和外界始终保持着通讯的畅通。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雪灾中,潍柴集团派出数百名服务人员,和灾区人民一起日夜奋战抗击险情。与此同时,集团公司开足马力加快发电机组的生产,克服重重困难将一台台发电机组源源不断发往灾区。2月2日,潍柴集团公司董事长谭旭光又签署命令,向受灾严重的湖南株洲市捐款100万元用于灾后重建家园。
近年来,潍柴尽己所能,先后在山东、重庆、湖南三地建起三所希望小学,上万名贫困儿童走进了学堂,形成了融社会、家庭、团体和学生个人为一体的希望工程救助体系。在山东华源煤矿遇到特大灾害的时候,潍柴及时伸出援手,组织全体员工捐款29万余元。
在大力履行社会责任的背后,是潍柴人矢志不移打造民族动力自主品牌的坚定信念。在连续五年实现翻番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潍柴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66.7%,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
掌握核心技术形成集群效应
生产一台大功率发动机,通常需由成百上千个零部件配套。基于最大程度发挥自有核心优势、充分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思路,潍柴的做法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掌握核心技术,把最具优势的板块做强做优,其他则交给配套厂商,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聚集。
铸造是发动机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但铸造工业长期以来又是污染严重的行业。为保护环境,提高铸造工艺水平,2005年,潍柴决定投资10余亿元建设新的铸造厂。当时,国外大量二手铸造设备正在伺机进入中国市场,有人建议潍柴购买便宜的二手货,降低投资成本。但潍柴不为所动,下决心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减排环保标准全力打造,最终购进的都是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新铸造厂全部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工艺装备,环保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彻底解决了铸造污染问题。
对于油泵、活塞、螺栓、皮带等发动机的配套零部件,潍柴采取社会采购的方式,由配套企业按订单生产。龙口油泵燃油喷射有限公司原是一家农机修造厂,年产值只有几百万元。自从与潍柴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后,潍柴对其输出技术、管理,使之不断膨胀,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文登天润曲轴同样借势潍柴,成长为国内同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龙头企业。
正是由于核心业务的做优做强,确保了潍柴在市场上的领先竞争优势。到去年底,潍柴发动机在总质量14吨以上的重型汽车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36%,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在5吨以上装载机市场的占有率达82%;而变速箱业务板块在重型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则高达92%以上,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军企业。
据统计,潍柴凭“一己之力”,已先后带动起300多家供货厂商,其中不乏产值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小巨人”。同时,围绕潍柴的发动机制造,也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
去年4月30日,潍柴旗下的潍柴动力和山东巨力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标志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资本平台,开创了资本市场的“潍柴模式”
回眸潍柴的发展历程,总是同一个个精彩的资本故事紧紧相联。2000年左右,潍柴通过企业改制剥离非主流业务,同一些配套企业建立起产权明晰的资本纽带;2004年3月,潍柴在香港上市,成为大陆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内燃机企业;2005年8月,潍柴斥资10亿元成功收购湘火炬,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一案例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公开竞标的资本并购案;2006年8月,潍柴战略重组“ST巨力”,成为其控股股东,并注入中速机厂、成套厂等优质资产,力争打造国内最大的船用动力制造商。
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家要懂得如何借助资本运作,整合内外资源,把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循着这一思路,潍柴在短时间内成功打造出了中国最大规模的重卡汽车产业链。对湘火炬的吸收合并完成后,潍柴控股集团由此拥有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火花塞、车桥、整车等产品,开始全力打造国内最完整、实力最强的重型汽车产业链条。
体系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谭旭光说,潍柴进行资本整合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把企业规模做大,而是要把企业做强,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新年伊始,潍柴再度发力,推出其最新产品:国内首个客车及商用车专用“动力总成”系统。这个“动力总成”,由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有机组成,在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堪称国内汽车行业最佳动力系统解决方案。
“动力总成”作为一款独立产品,对于国内商用车产业市场来讲,是一个全新概念,更是潍柴变革创新思路的产物。
目前国内商用车制造市场,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生产相对独立,由配套厂家直接出售给整车厂,至于是否与主机匹配优化则无需过问。潍柴WD系列发动机一直以油耗低著称,但此前很长一段时期,这一优势在用户实际使用中感觉并不明显。原因何在?由于受整车与车桥、齿轮箱原有设置的影响,发动机往往达不到最佳配置点,如果为节油降低转速,车速跟着降,整车的动力性大受影响。
潍柴在兼并重组湘火炬之后,旗下拥有发动机、车桥、变速箱等零部件组成的重卡产业链,具备了系统创新的优势和条件,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因此提出了“动力总成”系统的创新思路。
谭旭光解释说,如今的市场竞争更多表现为产业链条、产业集群间的竞争,创新也不再只是单个环节、单个产品的创新,而应更注重系统创新。所谓系统创新,就是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引导、资源整合、研发协作、联合攻关和标准制定,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技术创新不仅是单个企业的行动,更应该是优势企业引领下的基于产业链条的集合创新。
创新“动力总成”系统提出来之后,潍柴迅速协同产业链各子公司,通过对发动机、车桥和变速箱在统一标准下的多次实验,最终找出了整车最佳配置点。潍柴技术中心主任佟德辉表示,该系统的推出属国内首创,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燃油消耗率最低的产品,按整车年行驶20万公里计算,年节油可达9620升。如果没有系统创新,单靠发动机技术的改进,很难有如此明显的节油效果。
刹车、制动等这些整车的安全性指标,本来是整车厂的研究领域,然而在潍柴的研发课题中,着眼于整个行业最终产品性能提升的研究却占了很大比重。如潍柴是国内第一家推出具有“排气制动”功能发动机的企业,避免了汽车下坡时因长时间踩刹车片导致刹车失灵的现象。
为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潍柴还联合上游300多家供应商和下游的多家整车厂,发起创立了“研发共同体”,共享科研资源和技术成果,联合进行科研攻关。龙口龙泵燃油喷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居和深有体会地说,潍柴不但提供订单,更重要的是通过“供应链管理”和“研发共同体”,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造技术也带给了企业。近几年,潍柴技术人员多次到龙口油泵厂指导技改,无偿提供技术资料、科研设备,改善生产流程,培训科研力量,对龙泵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潍柴设有欧洲研发中心、美国研发中心,在上海新设整车技术研发中心。每一个新产品的推出,都不同程度地借助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技术优势,集合了潍柴动力、法士特、汉德车桥等产业链上众多企业的技术精英。潍柴有一支由12名海外博士组成的“专家顾问团”,定期来潍柴“诊断把脉”,涉及的领域包括产品研发、质量管理、战略发展、人员调配等。潍柴还聘请多个专业咨询公司,提升企业在资本运营、薪酬制定、企业文化、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每一次引进“外脑”,都在企业内部激起新旧观念的猛烈碰撞,不断完善潍柴的系统创新。
系统创新,使潍柴走出了靠降低成本、低价倾销、同质化竞争的“红海”,走向了靠创新性产品、个性化服务、差异化竞争的“蓝海”。
系统创新也给企业带来了远较普通产品高得多的利润。在去年潍柴400亿元销售收入中,新产品产值占45%,贡献利润则达六成以上。
新年过去,潍柴集团再传捷报:各类产品产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月份销售收入达到37.8亿元,同比增长23.4%。今年是潍柴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一年,企业将在继续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加快国际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