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产业被称为“工业之母”,小到手机盖板,大到汽车顶盖或车门,都需要模具作为生产设备。厦门市模具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说,模具产业是一个“点铁成金”的高附加值行业,一块用来制作模具的原材料钢,也许就值几十元,但加工成模具后,可能值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厦门的模具企业本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因为,戴尔、柯达、夏新、金龙、万利达、厦华、联想、灿坤等一批生产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就在身边,模具产品需求量大。但由于行业技术水平不够高,产业链不完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批订单流向广东、江浙一带。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分析认为,五大“硬伤”制约了厦门模具业的发展。 1、经营分散,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厦门市模具行业总体规模不大,企业发展不平衡,小型企业多。固定资产净值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7家,工业总产值1000万元以上只有10多家。厦门市的模具行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居多,模具制造环境(厂房)不能适应模具制造要求,大多没有自己的固定厂房,靠租赁厂房开展生产活动,经常更换厂房。每次搬家都要拆卸、安装设备,必然对设备的精度造成不良影响,从而直接影响模具质量。企业地点分散,相互沟通较少,技术、商业信息不流畅,横向联合、专业互补不良,产业链不健全,未能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造成业务资源流向外地;另一方面,大型、高精度设备利用率不高。较大规模的企业如此,更何况小规模企业。厦门市的模具企业私营、小型的占多数。不少企业租用厂房经常变动,造成设备精度损失,也影响形成行业整体合力。 2、资金缺乏,无法提升装备水平。 模具制造也是属于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设备投入大。由于资金缺乏,企业无力从事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先进、高档次设备投入更新缓慢,新工艺、新技术无法快速推广应用。高精模具加工设备不多,模具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一些比较精密的、光洁度要求高的模具要到广东去加工,大型的模具需要到浙江加工,如汽车覆盖件模具一般由台湾的模具厂加工,夏新手机、灿坤家电、华亚PVC管材管件等公司的模具都是在国内采购或进口。 现有技术装备难于适应制造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模具。厦门永红电子公司是厦门模具行业中能制造高精度模具的企业,也是厦门唯一有对厂房进行恒温控制的企业,仍然无法满足制造高精度模具的要求。制造新一代身份证芯片的企业原来要委托厦门永红电子公司制造“框架”,厦门永红电子公司由于设备精度达不到要求,无力接受委托。 3、结构失调,专业化程度不高。 厦门市模具生产厂点中多数是自产自配的工模具车间(分厂),自产自配模具的比例高达%左右,模具商品率低。专业模具厂也大多数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缺少专业分工。而发达国家的模具行业专业分工明确,大多是“小而专”、“小而精”。 厦门市模具制造企业300多家,已经通过质量认证的企业只有16家。技术落后易被发现,管理落后易被忽视。从业人数少,技术人员比例低,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CAD/CAM/CAE人才奇缺,模具企业管理、技术骨干紧缺,大多数模具企业还沿用过去作坊式管理模式,真正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还不多。CAD/CAE/CAM、高速切削、新材料、热流道等先进模具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模具的标准化程度需不断提高。模具生产的商品化率较低,企业自产自用约占总产值二分之一以上,作为商品销售的模具产值不到三分之一。开发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加上用工成本高,经济效益欠佳。厦门市模具行业人均年产值约1万美元,相当于国内模具行业平均水平,但与模具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国外模具工业发达国家大多在15万~20万美元,有的达到25万~30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