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建造豪华邮轮的能力,麦恒力指出,中国人可以分别建造出大型的船只和豪华宾馆,但要让两者统一到一艘豪华邮轮上,就相当困难。他还认为,关键在于中国在船舶设计水平与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是尚未形成造船业完整的供应链和在船厂安全操作能力上有待提高。
据麦恒力介绍,在挪威,造一艘船可能只是最后的组装在挪威本地,船的各个组织架构和零部件都来自全球各地的厂商,供应链相当严密,而且船厂的组织管理能力很强。而在中国,虽然中国的船厂已经能够生产出各种船型,同时自主研发的船舶也不少,但生产的船舶所需要的配套产品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继美元贬值、钢材涨价、航运需求下降后,现在又有西方港口、船公司提出了“碳减排”。麦恒力认为中国造船业应正视不可预见因素,以延续行业景气。
据了解,“供应链碳控制”一词正被西方航空公司、航运公司时刻挂在嘴上。西方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非常敏感,众多企业在民意的推动下,努力减少经营活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悉,马士基航运公司日前在上海实施仓储运输质量与能源效率方案,承诺大幅削减其冷藏集装箱(冻柜)的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进而倒逼装备供应商、货主及其他合作伙伴与自己同步。
挪威船级社指出,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能源的使用效率相对低下,中国2006年的GDP占世界总值的5.5%,但能源消耗量却占世界的15%。其认为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引导船公司减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