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龙岩:焕发红色新动能 阔步迈向新征程

日期:2019-09-23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作者:中国工业报记者 邓文龙  点击:
    


  “产业的发展持续推动了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2018年龙岩市地区生产总值2393.3亿元,财政总收入296.8亿元,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300多倍、3000多倍。”9月18日上午,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龙岩专场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龙岩市委书记许维泽围绕“焕发红色新动能,建设绿色新龙岩”这一主题,全面介绍了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岩取得的卓越成就。

  

坚持主线,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使我们告别一穷二白走向全面发展。”许维泽表示,在建国初期龙岩市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靠天吃饭”的农业占主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岩儿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龙岩老区苏区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新发展理念,焕发红色新动能,认真做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推动龙岩快速发展崛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龙岩这片红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龙岩市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立市、三产强市的发展战略,三次产业结构至2018年优化为10.2:47.9:41.9,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到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5家,上市企业7家,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95家,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入选新一轮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

  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下辖的七个县(市、区)均为原中央苏区县;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78.9%,连续40年居福建省第一位、全国前茅;下辖七个县(市、区)中有五个县(区)是客家县(区),有75%以上的人口是客家人,长汀被称为“客家首府”,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

  龙岩市不但是红色圣地、生态福地、客家祖地,还是创业宝地。作为创业宝地,龙岩区位好、资源富、政策优、产业实,是国家金铜产业基地、国家专用车与应急产业生产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军民融合示范基地,且正在创建稀土产业绿色发展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地等五大基地;已初步形成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新材料新能源、数字产业和特色现代农业等六大现代产业,涌现出紫金矿业、龙岩烟草、龙净环保、龙工机械、龙马环卫等一大批上市及龙头企业;同时,为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大市”,正大力建设一县一特色、全域性的七大旅游景区。

  许维泽告诉记者,当前龙岩市正在加快上述“五基地六产业七景区”建设,着力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全力打造支撑龙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产业”。


跳出封闭,走向全面开放

  重重山峦曾经是龙岩老区人民走向世界、走向开放的道道屏障。“要致富先修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岩市大力建设基础设施,跳出封闭山区走向全面开放。从1957年鹰厦铁路贯通漳平后,到21世纪以来掀起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热潮,先后建成通车里程673公里的7条高速公路、营业里程744公里的7条干线铁路(其中3条高铁)和1个冠豸山机场,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干线、村村通客车。

  得益于交通的便捷,龙岩市对外开放的步伐持续加快,一大批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龙岩市连续8年被海关总署评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一大批台胞台企在龙岩登陆,建成了大陆地区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连续三年在全国28个台湾农民创业园评比中排名第一。

  许维泽告诉记者:“近年来,龙岩市持续深化基础设施建设,立体交通条件更加便捷。龙岩将成为对接东部沿海、拓展中西部腹地、贯通粤港澳大湾区,带动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绿色交通枢纽。”

  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使龙岩改变落后面貌走向全面繁荣。到2018年,龙岩城市建成面积达14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7%,成功创建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当前,龙岩市正围绕着“产城人”融合发展和“一市两区三组团”城市发展格局,着力推动新罗区、永定区同城化发展,建设龙雁、高坎、古蛟三大组团,不断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持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使龙岩成为宜居宜业的“绿色家园”。

  大力改善民生福祉,使龙岩摆脱绝对贫困走向全面小康。2018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脱贫,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建国初期的不足百元,分别增加到35759元和17154元。特别是在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治理发展进程,龙岩人民切实享受到美好的“绿色生活”。


互动发展,新兴产业次第开花

  苏区老区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龙岩借助矿产资源丰富等优势,形成烟草、建筑、煤矿、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进入21世纪,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培育形成了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数字产业等新兴产业。

  “但从目前情况看,龙岩产业发展层次还不够高、规模还不够大,对有色金属等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已有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还不够完善,招商引资存在一定难度。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破解,就会影响龙岩市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许维泽表示。为此,龙岩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五基地六产业七景区”产业发展布局,目的就是要统筹考虑产业的存量与增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发展平台,完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强化现代产业发展支撑。

  推进“五基地六产业七景区”建设龙岩市突出“大格局”、 推进“大建设”、 开展“大招商”、 营造“大环境”。

  突出“大格局”。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探索创新“一基地多园区”“一园区多基地”的发展模式,全力培育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聚集发展、集约发展,着力打造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和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大建设”。结合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多规合一”成果运用,按照“建园区、引龙头、铸链条、造集群、促融合”的思路,遵循园区建设“产业化、生态化、生活化”原则,进一步深入开展产业园区建设升级行动,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及教育、医疗、文化、金融、商贸和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园区管理水平,把园区打造成为城市的新区,以各种配套设施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来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大企业落地。

  开展“大招商”。去年以来,龙岩坚持开展招商“一月一签约”活动,建立各级党政一把手常态招商等机制,成功举办了龙岩市7场重点产业对接推进会,精准对接并落地实施了一批产业大项目、好项目。今年来,共签约项目353个、总投资达912.5亿元,其中生产性项目250个、占70.8%。

  营造“大环境”。抓住项目就是抓住发展的“牛鼻子”。龙岩将今年确定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在全市开展重大项目开竣工“一月一活动”(“一月一签约”是招商引资,“一月一活动”是重点项目的落地),组织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和“龙岩企业日”活动,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二十条等惠企政策,并设立全省首个“一站式”惠企政策兑现窗口,切切实实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提供最便捷最高效的政务服务,营造好发展“大环境”。

  在各项措施的综合作用下龙岩市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重点打造的六大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值今年来分别增长15.3%、6.7%、18.9%、6.7%;数字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文旅康养产业增速较快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9.8%、27.7%。

  特别是在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龙岩市应时而动、顺势而行,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动能转换的战略举措来抓。

  龙岩籍互联网军团异军突起龙岩数字经济发展表现抢眼,被业界誉为龙岩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活跃在互联网领域的龙岩籍精英将近200人包括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美团点评创始人王兴微医集团创始人廖杰远雪球创始人方三文等他们在互联网业界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不少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是我国数字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面对互联网领域的龙岩现象”,龙岩市委市政府实施“互联网返乡工程”,鼓励和引导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回乡设立基地、拓展业务,帮助家乡发展数字产业。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至目前,龙岩市已落地实施今日头条创作空间、内容质量中心、字节跳动网络游戏等项目,年营业额超10亿元;正在对接推进微医数字化三医联动平台、美团点评智慧养老、南威软件公安信息化建设等项目。

  在大力发展数字产业的同时,龙岩还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倒逼政务服务改革。比如,整合政务资源和媒体资源,建立市级网上公共服务平台——e龙岩,打造政务服务“掌上模式”,群众可以通过e龙岩在网上直接办事,也可以直接在网上对政府工作提出建议意见,对城市的管理,家里房前屋后、小河道路发现垃圾等问题可以通过“随手拍”马上上传,政府相关部门在限定时间内马上办理、整改,拉近了政府和群众、企业的距离,也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这项工作入选“全国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荣获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福建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并在全省推广。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41150.156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