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和美国一家采购商谈航空零配件项目,属于高端的精加工零部件,如果成功,可能占到公司整年零部件出口的50%。”上海天宁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天宁公司”)副总经理付勇对此志在必得。
天宁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高斯公司提供印刷机配套设备,大约占到其出口额的30%~40%;公司富余生产力用于高端零部件的生产,而正是这“富余”的部分,帮助该公司获得了大额国外订单。
经过两三年的摸索,天宁公司看到了高端精加工零部件产品在国际采购市场上的前景,这些产品附加值高,利润也高;“而我们的报价一般比国外其他供应商低,因此在国外采购商那里很具竞争力。”付勇表示。
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际加工零部件采购在中国呈现出向高附加值订单转移的趋势。”美国专业从事机电产品与机械零部件的跨国采购服务公司First Index大中国区经理贾宏波介绍道,国外采购商曾经认为,中国制造商没有能力进行精加工,因此大量采购处于粗加工阶段的零部件;现在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自去年以来,精加工零部件的比重不断上升。
据悉,美国ABB、ITT等公司都是First Index公司的客户,通过First Index公司,这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采购商平均年采购额为25亿美元,中国供应商参与的项目占到40%强,约为10亿美元。而贾宏波的上述判断正是基于其众多发往中国的订单得出的。
贾宏波说,在以前经过First Index公司平台的高附加值产品占了所有订单的不到40%,而现在,这个比例攀升到了近70%,达到了7亿美元,这意味着有3亿美元左右的产品发生了转向。
贾宏波介绍,国外采购商采购高附加值零部件有两大方向:其一是采购工艺越来越复杂的零部件,从过去的毛坯零配件,到经过精加工、热处理乃至各种更加复杂的工序的产品;其二不仅采购单个的零部件,还希望供应商提供组装件。
他认为,仅出口一个毛坯件利润不可能很高;但如果零件加工中涵盖了更多的精加工工艺步骤,或生产多个零部件然后进行组装,将组装件出口,其利润就可能增加很多。
多年专业从事机械外贸的资深人士李先生表示认同,比如以前他所在贸易公司只是出口机床底座,利润率大约为10%,现在则在国内进行精加工,同时生产其他零部件,把组装完的半成品出口,平均利润率可以达到15%,最高可能有25%。
为了扩大组装件的利润空间,现在有不少工厂联合起来,各自生产零部件,然后组装形成组装件出口给同一个采购商。反过来,这使得原本需寻找几家零配件供应商、并要自行回国组装的国外采购商,可以在中国完成组装,节省了成本。因此国外供应商更乐意从中国进口组装件。
外因促进
当然促使国内企业致力于产品精加工业务的外因还有两个,那就是原材料上涨和出口退税比例的下调。
成都凯斯特凝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专业生产铝铸件的公司。该公司钟工说,2003年时,公司出口的铝铸件产品大约卖到每公斤4美元,当时铝只有1.4万元一吨,而现在铝价上升到2万元一吨。同时,出口退税率却在下降,加上人工成本的上升和美元汇率的下降,公司的利润差不多只有先前的一半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有条件的企业开始转向利润率更高的高附加值产品以寻求突破。而中国的机械、制造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少工厂的设备也已具备制造高精度、工艺要求高的产品。
西部机会
贾宏波表示,国外采购商现在基本认可“中国制造”的质量,他们认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无论在设备的先进程度,还是工人的素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特别是一些对精度、工艺要求高的零部件,可能只有一些中国的工厂才能生产,且保证质量,成本较低。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跨国采购商们会放弃利润最大化,成本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
贾宏波说,在First Index的全球订单中,中国产品的整体成本仍然比其他国家低。例如,中国在铸造件方面大约比欧美国家节省61.91%,机加工件节省54.45%,铸塑件节省48.44%,锻造件节省38.87%,焊接结构件节省29.49%。
贾宏波表示,越来越多的国外采购商希望中国中西部的供应商加入到国际采购的队伍中来。这是考虑到长三角地区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也拥有不错的设备,因此国外采购商要求我们多寻找一些资质好的中西部供应商。
天宁公司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付勇说,他们之所以把工厂设在南昌,就是考虑到人力成本的问题。在南昌,一个技术含量高的熟练技工大约月薪3000元;而在上海,同样的工人可能就要8000元。
事物总存在两面性,付勇认为,虽然中西部地区成为加工零部件供应商的优势在于土地成本低、技术人员费用相对长三角较低,但也面临运输成本高,技术水平、价值观念和长三角地区有差距等问题。为此,公司也在想办法弥补这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