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机床行业 三国演义中的期待

日期:2007-11-15  来源:慧聪网  作者:cfmif  点击:
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载体和装备工业的基本生产手段,主要为汽车、军工、农机、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铁路机车、船舶等行业服务。作为世界最大的机床消费国和机床进口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机床生产国,我国机床行业近年来“不经意中见发展,于无声处有提升”,仅有的三家上市公司昆明机床(600806)、秦川发展(14.10,0.14,1.00%)(000837)和沈阳机床(16.54,-0.04,-0.24%)(000410)也在激烈的竞争中彰显自己的特色。

    进口替代与出口拉动并存

    机床行业的消费主要来自于下游的机械行业,机械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很大一部分是购买机床。从行业来说,机床行业的主要需求来自汽车、通用机械、军工和电子信息四大领域。未来几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投资重点将着重在航空航天、船舶、铁道、重型冶金机械、发电设备以及国防军工等各行业,这些行业都是机床工具的重点用户,为机床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因此,巨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中国机床行业快速成长的动力。近5年来,机床行业保持平均28%的速度增长。数控机床的增速更快,近5年保持了35%的增长速度。我国目前处于装备更新换代的高峰期和工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对数控机床尤其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仍将维持30%以上的高增长水平,预计这一增长速度将维持3-5年。

    进口替代效应主要显现在高档数控机床上。目前,我国机床消费占前十大机床消费国消费总量的约27.3%,其中,国产机床占有率从2001年39.3%提升到目前的44.6%,而这一比重仍在不断提升。按照《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到“十一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占国内市场的比重将从现在的30%上升至50%以上,国产数控机床采用自己的功能部件达到60%以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占数控机床总产量的75%以上。国产中高端数控机床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而且,从我国机床行业进出口中的赤字增长速度减缓到赤字减少,可以看出这种进口替代趋势。

    从出口角度来看,2000年,我国出口机床438万台,同比增长29.1%;价值2.99亿美元,同比增长31.4%。2005年的出口数据分别达到682万台和8.21亿美元,增速分别达到10.6%、52.4%。今年前8个月,我国就出口机床579万台和10.4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4%、44.8%。可以看出,我国机床出口金额的增速逐渐加快:过去10年我国机床出口金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67%,而过去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2.54%。

    相对于出口台数的增加,出口金额增长的幅度更快。2002年平均出口单价56.39美元/台,今年前8个月出口均价180.89美元/台,上涨了2.21倍。

    中信建投高晓春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机床出口仍会快速增长。首先,出口单价的提升预示着出口产品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从普通机床向数控机床、从普及型数控机床向经济型数控机床转变,是现在和未来机床出口结构改变的方向。随着出口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出口金额会快速增长。

    行业整合进行时

    随着数控机床向大型化、精密化方向发展,对资本投入、研发投入的要求将不断加大。

一方面,中小机床企业在技术上和市场销售上将难以与大企业相竞争,将面临被淘汰的境地;另一方面,以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秦川集团为代表的行业龙头,自身竞争力不断提高,在政府的支持下,将加快并购整合的步伐。因此,未来的机床行业将向少数大型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不断加强。

    当前,国内外机床企业纷纷进行重组和整合;大连机床行业实现整合,成立了大连机床集团并且兼并了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西门子(控股70%)等国外企业,销售额位居世界机床行业第八;沈阳机床行业通过改制整合,2006年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北京第一机床厂并购了德国科宝公司,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国泰君安研究员张锦灿认为,虽然机床行业前期的整合存在行政介入的痕迹,但在提升产业集中度的大趋势下,为了实现中国机床业的真正崛起,未来市场因素驱动的企业整合将越来越多,而机床行业上市公司的整合则更加值得关注。举例来看,秦川发展的大股东秦川集团可供整合的优质资产较多,包括数控及复杂刀具、数控功能部件、宝鸡机床厂、秦川铸造厂等资产,整合预期较明确。未来集团将实现销售、研发和采购等方面的整合,其中,销售和研发以上市公司为平台的整合已经开始。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09959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