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显著优化、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机装备总量和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农业部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16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将达到52%,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记者近日在吉林省德惠市走访时了解到,农业机械在这里得到了广泛应用,农民对农机生产的认可度逐步提高。德惠市郭家镇农民王毕达早在1992年就购买了一部手扶拖拉机,近二十年来,他家的农机多次更新,先后购置了四轮拖拉机和手提式玉米播种机等农机具。王毕达告诉记者,“有了农机,种地就省事多了,现在庄稼从播种到施肥,再到收割,都是机械化的,效率特别高。”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全省农机总动力从2005年的1471万千瓦提高到2010年的2180万千瓦,增长48%;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从33%提高到61%,5年增长了28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首先,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是重要推手。“十一五”期间,吉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0万人,与十年前相比增加了5倍。随着青壮劳力多数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老人、小孩、妇女很难承受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因此农村对农机的需求与日俱增。
其次,农村经济的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以及畜牧业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连片的设施农业等,都对农机化有着迫切的需求。比如,农安县是全国肉类总产量第一大县,全县畜禽总量1.25亿头(只),生猪年出栏量达到200余万头。农安畜牧业的发展壮大增加了成套养猪设备、养殖场消毒设备、温控以及环境臭氧消毒等自动化设备的需求。
--当前农机配套与服务体系存在不少问题
在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农业技术大量推广的背景下,加强农业机械的配套服务显得十分必要。而我国农机配套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民普遍遇到农机使用、维护等方面的障碍,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国家农业发展,应予以充分重视。
农安县滨河乡一家农机修理站的修理工老郑介绍说,“春种秋收时活儿不少,现在老百姓都买农机了,附近农户又多,到时候我们都忙不过来。农机厂家只管生产、卖车,维修服务的事基本不关心,老百姓的车坏了就只好到我们这里修,他们也很不方便。”
老郑所说的现象是一个共性问题,农机企业更多的是考虑成本,注重研究如何把农机卖出去,而且价格越高越好,配套服务越少越好。但是这样一来,农民利益就很容易受到损害:一旦农机在农忙时节出现技术问题,若遇到维修困难的情况,就会耽误农时,农民一年的辛劳就有可能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