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精、专是行业特色
秦柯说,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工业要发展,模具须先行。而且由于模具生产过程集精密制造、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和绿色制造为一体,因此既是高新技术载体,又是高新技术产品。由于使用模具批量生产制件具有的高生产效率、高一致性、低耗能耗材,以及有较高的精度和复杂程度,因此已越来越被国民经济各工业生产部门所重视。
绝大多数模具都是针对特定用户单件生产的,因此模具企业与一般工业产品企业相比,数量多、规模小,多为中小企业。模具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活化劳动比重大,增值率高,生产周期较长,因而模具制造行业就有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均衡生产和企业管理难度大、对特定用户有特殊的依赖性、增值税负重、企业资金积累慢以及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由于模具产品品种繁多,大小十分悬殊,要求各异,因此模具企业发展适于“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行业发展适合于集聚生产和集群式发展,以建立较强的协作配套体系。这也是模具行业的重要特点之一。
依据2008年我国工业普查资料,全国共有模具生产企业(厂、点)约3万个,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其中模具制造行业主营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全国共有28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
她说,过去模具的生产加工主要依赖钳工,或以钳工为核心的粗放型作坊式的生产管理模式,现在则逐渐被以技术为依托、以设计为中心的集约型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所替代;模具产品的传统概念也正被模具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概念所替代,比如智能模具等。
“十五”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模具行业投入较大,企业装备水平和实力有了很大提高,生产技术长足进步,CAD/CAM技术已经普及;热流道技术和多工位级进冲压技术得到较好推广;CAE、CAPP、PLM、ERP等数字化技术已有部分企业开始采用,并收到较好效果;高速加工、并行工程、逆向工程、虚拟制造、无图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已在一些重点骨干企业实施。
技术的进步促使模具产品水平近年来也有了很大提高,向高端发展趋向较为明显。一些模具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单套模具重量达到120吨的巨型模具,加工精度达到0.3~0.5μm的超精模具,使用寿命达到3亿~4亿次的长寿命模具,能与2500次/分钟高速冲床配套的高速精密冲压模具,实现多料、多工序成形的多功能复合模具,能实现智能控制的复杂模具等等。
但从模具产需情况看,中低档模具已供过于求,而以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为主要代表的高技术含量模具自给率还较低,只有60%左右,有很大一部分仍依靠进口。目前模具总销售额中塑料模具占比最大,约占45%;冲压模具约占37%;铸造模具约占9%;其他各类模具共计约9%。
秦柯告诉记者,2010年模具行业的运行特点说明行业过去5年的结构调整已取得了成效,从协会了解的情况来看,可以明显看到大型、精密、高效、高性能模具为主要代表的中高档模具比例继续上升,产品水平有较大提升。在2010年第13届国际模具技术及设备展览会上,获得“精模奖”的模具共有181项,其中一等奖55项、二等奖64项,不但数量上比以前有较大增加,而且水平也有较大提高,达到国际水平的项目越来越多,创新明显,专利增多。模具进出口平均单价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也反映了我国模具行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