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材料价格趋涨进出口贸易逆差
2010年原材料市场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为模具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表示,2011年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原材料是模具机械行业关注的重点。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回升,对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增大,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长期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由于五金模具产业对钢材、铜、铝以及硅钢片等主要原材料需求大,且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该行业对原材料价格变动比较敏感,特别是对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承受能力更弱,罗百辉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持原材料价格稳定。
与此同时,进出口存在贸易逆差压力。首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进口,促进外贸平衡发展。最近商务部提出要力争实现贸易基本平衡,扩大鼓励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的范围,修订并扩大鼓励进口产品目录,并实行进口全免关税和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其次,《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大陆从台湾进口的机械产品有176种要降低关税。再其次是人民币升值将降低进口成本,对进口有利。罗百辉分析认为,2011年模具产业进口仍将继续较快增长,进出口顺差将减少,甚至可能再次出现逆差。
2011年,随着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和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三大政策取消,以及2011年北京“治堵方案”出台,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对汽车产能将产生压力。要缓解汽车行业由于优惠政策退出带来的产业过剩困境,应考虑鼓励汽车出口。
目前,我国虽然是汽车模具制造大国,但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的出口比重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很小。汽车产能大国德国有近60%~70%出口,日本70%~80%出口。罗百辉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鼓励汽车出口,帮助企业在国外建立营销网络等试点,同时规范市场出口秩序,在出口资质上严格管理,使得汽车出口能够呈现价格增长高于数量增长的格局。
2、宏观政策向好模具产业面临机遇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认为,从国内外环境看,2011年全球经济开始逐步回升,外贸市场出现恢复性增长,总体形势不会差于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