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超1800万辆,不仅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迈进2.0时代,但诸如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投诉得不到及时解决、召回制度不够完善、汽车“三包”政策迟迟未能出台等问题成为了阻碍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汽车‘三包’政策与召回制度一样,实际上都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措施,但国际上并没有汽车‘三包’这一概念,”发改委产业政策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汽车“三包”政策与《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一样,都是帮助消费者在利益受到损害时可以直接找到厂家维权,从而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汽车‘三包’政策之所以迟迟未能出台,原因还是在于利益相关方的分歧,比如企业认为汽车产品可以维修但不能退换,而消费者则认为退换和维修一样都是消费者的正常权利,”武高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汽车“三包”政策能够适时出台,恰恰可以从正面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能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开得安心、用得舒心。
“但汽车“三包”政策应该兼顾各方利益,既应该维护消费者权益也要适当保护企业的发展需求,不能向任何一方倾斜,从而实现多赢,”武高汉说。
资深品牌专家顾环宇则认为,汽车“三包”政策对于企业来说同样是好事。“此前消费者有问题就想直接退换,并通过多种渠道施压,给企业增加了很多麻烦,如果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反而让企业有针对性地应对消费者投诉并尽快消弭矛盾,”顾环宇说,“企业越率先尊重规定,对企业越有好处,现在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需要法律条文进行规范。”
“我个人觉得汽车‘三包’政策对于汽车售后服务一定会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对违法经营者或者是质量差价格高的经营者进行打击,另一方面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充分的保障,同时对于社会各个利益相关方都有教育作用。”武高汉说。
车企:将进行针对性策略调整
对于消费者而言,对汽车“三包”政策的期盼不言而喻,而对于汽车生产企业而言,这一政策无疑对于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企业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对于国家出台的任何规定当然都要遵守,如果汽车“三包”政策出台,企业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根据相关规定对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在接到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汽车‘三包’政策的征求意见稿之后,广汽本田已经针对自身企业情况进行了及时反馈,并对该政策的出台持欢迎态度,”广汽本田广报科杨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汽车“三包”政策对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是一件好事。
吉利集团公关总监杨学良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媒体对于汽车“三包”政策即将出台的报道也引起了吉利方面的关注,尽管目前还不了解具体政策内容,但吉利集团肯定会根据政策要求对产品售后服务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公司的售后服务部门可能已经接到了相关通知,对于自主品牌而言,保证汽车产品质量是头等大事,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同样重要,我们同样支持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比亚迪公关经理杨昭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