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需要具有远大抱负的 汽车零部件企业
从2004年至今,中国汽车报社已经连续四年举办“全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评选”活动。每次评选活动,我们都针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状况对评选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并制定科学的评选标准,最后经评审委员会评出年度全国百佳零部件供应商。百佳零部件供应商为中国数万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树立了榜样,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进作用。通过本次评选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的零部件企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正以越来越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与世界强国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创新能力、企业规模、资本运作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纠缠。但我认为,这些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问题的实质则在于:到目前为止,我国依然没有产生具有远大抱负的零部件企业。
今天我利用这个机会,想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中国目前是否产生了具有远大抱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何为具有远大抱负的零部件企业?为什么要为此而忧?用“远大抱负”来表述企业,似乎有过多修饰性和人文性,缺少一些硬度和刚性,其实不然。具有远大抱负的企业不是空喊口号、坐而论道的,而是善于做事、脚踏实地的;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而是理性现实、知行合一的;不是只望天空,不看大地的,而是胸怀广阔、扎实沉稳的。之所以用“远大抱负”作为我今天演讲主题的关键词,是因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目前太需要志向高远,追求卓越,做大事做实事,想长远看未来,担当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发展之大任的企业。必须看到,如果没有远大抱负,我们的好日子是暂时的;如果没有远大抱负,我们就不能成为世界汽车强国。我认为如果没有这样的企业,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就会铸成永远的历史遗憾。我们遇到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历史赋予我们一个特殊的发展空间,如果不能志存高远,取得成绩,就会有愧于这个时代。
中国具备产生胸怀远大抱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经济社会条件
我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产生胸怀远大抱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经济社会条件,只是还没有产生。
首先,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为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最新资料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700万辆,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2%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原来预计中国在2020年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有专家预测这一目标有可能在2015年提前实现。这么大的汽车市场,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必然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催生一大批优秀企业。回顾世界汽车发展的历史,我们十分清楚地看到,当年美国汽车市场和整车企业的高速发展,培育了德尔福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美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今这些美国的世界知名零部件企业,仍然在世界零部件业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当年欧洲汽车市场和整车企业的高速发展,培育出了博世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欧洲零部件企业;由于当年日本汽车市场和整车企业的高速发展,培育出了电装等一大批世界知名日本零部件企业。
其次,改革开放为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明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带领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了一场更加深刻的伟大革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开放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加自强,更加自主。开放使我们不但面对高山平原,而且面对蓝色的海洋。开放使我们迎八面春风,接七彩霞光。开放使我们更加健康,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理由不成长,没有理由不产生具有远大抱负的企业。
国家鼓励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去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引导零部件排头兵企业上规模、上水平,进行跨地区兼并、联合、重组,形成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据统计,我国现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超过1万家。
国家鼓励零部件出口。近年来,商务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和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前不久,合肥、广州、保定和柳州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并正式挂牌。
国家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版,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等产业。鼓励外商投资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外商进行汽车研发机构建设等。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上,新《目录》列明25种鼓励外商投资的部件,比旧《目录》的12种大幅度细化与增加。
第三,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是我国零部件产业大发展的保障。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们取得了今天这样的重大成果,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已经融入世界汽车业之中。尽管充满竞争,但我们有赢得竞争的信心,更有获胜的条件。现在全世界无不羡慕中国经济的发展,无不惊叹中国经济的奇迹,无不积极寻找与中国进行合作的机会。中国经济以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尽管中国经济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尽管世界上有一些人仍然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些不舒服,经常有意地、不时地制造一些事端,但是,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既创造了宽松、有利的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是:中国汽车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发展中不重视环境资源问题更不行。在这样重要的历史时期,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如何选择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模式,这无疑是对企业的历史性考验。
第四,全球产业转移是我国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当前,全球产业转移方兴未艾。我们应紧紧抓住国际零部件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由于我国人才储备量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日益丰富,跨国公司改变了过去把研发机构设立在母国的做法,开始把研发机构设立在海外。从总体上看,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正成为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主流和趋势。据统计,欧洲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的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近年来,美国跨国公司海外研发的投资增长是本国投资增长的3倍之多。
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业中心和全球技术研发中心。椐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全球500强企业有400余家在中国已经建立了700多个研发机构,仅上海市政府批准的外资研发中心目前已有近150家。全国在汽车及零部件领域,来自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荷兰、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研发和技术中心已经突破100家。2006年4月,德尔福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2006年1月,杜邦高性能弹性体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了技术中心,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外的又一个综合性研发中心;2006年7月,法雷奥在上海设立了第二家研发中心;2006年8月,康明斯与东风公司联合建立的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在武汉启用。德国零部件巨头企业——舍弗勒集团的亚太区研发中心今年上半年也开业了。
跨国零部件集团在强大的国际化背景下所体现的竞争优势在于,他们可以将全球领先的技术产品不断运用到区域市场,摊薄高昂的研发成本。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在带来技术和资本的同时,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比如全球化、核心化、同步化、系统化和模块化等。除此之外,零部件技术发展前沿化的趋向也十分明显,也就是说,零部件企业不仅仅按用户的匹配要求开发和供应产品,而且超前进行技术研发,不断以新技术、新结构、新模式来引导、推动整车发展。在这些工作中,研发中心都起着关键作用。随着这些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必然对中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我认为无论如何,这种转移对我们来说是利大于弊。我们应当抓住国际零部件企业转移的时机来发展自己,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
第五,优越的社会环境是我国零部件产业大发展的基石。今年3月,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法律,我个人以为,《物权法》对人民生活、产业发展的影响将越来越深刻和广泛。《物权法》第一次以民事基本法的形式对各类物权类型予以确认,并规定了物权的保护制度和方法,从而完善了我国财产法律制度,鼓励人民群众爱护财产、创造财富,促进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物权法》的出台有利于鼓励人民创造财富,实现民富国强。同时,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使人际关系更加协调,社会环境更加稳定,教育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人才更加丰富。这一切都更加有利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社会不稳定、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经济发展。汽车零部件的同行不要忽视它。我们可以假设、如果社会不稳定,我们能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讨论发展问题吗?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才能保障我们、鼓励我们创造财富。
目前尚未发现中国有胸怀远大抱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我国产生具有远大抱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经济社会条件是优越的,是当今全球一流的。可是,把目光聚焦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却未能发现像博世那样拥有世界一流技术的企业,未能发现像德尔福那样规模巨大的零部件企业,或者有这种雏形的企业。这种状况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不相适应。尽管德尔福公司目前在北美遇到一些困难,尽管它要申请破产保护,但我们还是高度关注德尔福公司在这一轮重组中的情况,并且已经看到,它已经开始渡过危机,慢慢复苏,我相信它最终能够经得住这样的危机考验。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后来者,一个追赶者,我们在看到国际巨头遇到并克服困难时,更应当思考,要向它学习什么,吸取什么教训。经历危机后的德尔福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公司。试想一下,我们中国的哪一家零部件公司能够经得住这么重大的危机?能够经受住这样的风浪?我们如果遇到那样的危机,也许不能应对,或者不能那么好地应对,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具有远大抱负的企业对中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壮大来说是多么重要。
当然,我们更未能发现像罗斯控制的国际汽车零部件集团(IAC)那样靠资本运作迅速发展起来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或者具有这种迹象的企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牵连上下游的关系,整合难度大。2004年,这正是美国金融大亨、“破产重组之王”罗斯愿意进入的新领地。用手中的资本来撼动整个行业,罗斯是这方面最好的导师。2004年,这位亿万富豪在世界钢铁行业留下一个无法抹去的记号。当他把自己创办的美国钢铁公司卖给米塔尔时,他手里多了45亿美元。如今,他试图投资整合汽车零部件产业。近年来,福特、通用等汽车企业不断减少汽车产量,并把采购重点转移到低成本国家,导致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选择破产,这其中酝酿着巨大的投资机会。罗斯认为,如同钢铁产业一样,美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面临退休人员多、工会组织活跃、医疗和养老负担重以及竞争残酷等问题。这是罗斯最喜欢的局面。罗斯计划将这45亿美元投入零部件行业,通过收购陷入困境的零部件供应商,打造世界级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
我报最近报道,罗斯计划用几年的努力,成为零部件销售收入达到100亿~150亿美元的零部件公司。他不但要进入世界零部件100强,并且要在100强里位置靠前,他还计划把他的业务领域发展到印度、中国,也就是说他要成为一个世界级、新的零部件公司。事实上,罗斯通过资本运作,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罗斯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美国麦特达因公司CEO莱利特在一篇专论中写道:“美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正面临一场变革,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全球汽车业的变革。资本运作成为关键的改革推动力量。”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强调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太多,但是我们并没有充分利用资本,打造一个迅速崛起的跨国零部件企业。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扩张,我们也没有看到,有金融家、投资者有这样的眼光,将资本投入到汽车零部件产业中。我们更多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到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业不但技术空心化,还将资本过度转移到了不该转移到的地方,容易造成经济泡沫,分散中国居民消费能力,抑制市场成长。面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好机会,却未看到强有力的资本来整合汽车零部件行业。这确实让人感到有些痛心疾首。一个国家制造业如果不强大,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强大。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宝贵的资本,特别是宝贵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像中国汽车零部件这样能增强中国国家实力的行业中。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当前,中国还没有像罗斯那样敢于投入大量资金整合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人,更没有像罗斯控制的国际汽车零部件集团那样靠资本运作迅速发展起来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当然,我们也未能发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产业集群,或者具有这种系统规划的地域。
随着汽车集团的快速发展,围绕主机厂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也得以快速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初现集群化效应。按地区划分,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零部件产业基地,但尚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而标准的产业集群应具备三大要素:首先,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一般来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其他机构往往都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其次,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其他机构之间有紧密联系。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联系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另外,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企业,而且包括相关的商会、协会、银行等中介机构和服务组织,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这是产业集群的实体构成。但是在中国所谓的“产业集群”里,往往不是这样系统构造完整、整体规划全面的产业集群,而是有一个整车厂,围绕着它建立一些零部件企业,仅此而已。
而且,我们也未能发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企业家,或者具有这种抱负的企业家。或许我们有这样的企业家想做,但行动不坚决,思想和行动不一致。有的企业家虽然很有实力,但想都没想过要做一个在全球有影响的企业家,就更谈不上建设拥有远大抱负的企业了。企业要发展壮大,就需要一流的企业带头人。我们呼唤一大批具有远大抱负的企业,我们更应该呼唤一大批具有远大抱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家。纵观著名跨国公司,如丰田、通用等,都有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的企业领导人。拥有一流的领导人,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不乏具有优秀管理才能的企业家,却极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企业家。今年8月,美国著名财经杂志《Business2.0》公布了2007年全球最具商业影响力领袖50强,我国仅有百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入选,这个问题实在值得我们在座所有汽车零部件企业人士反思。当前没有一流的企业家并不可怕,可怕的根本没有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理想、没有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家的抱负。如果连抱负都没有,我们就没有可能寄希望于未来。
未能产生胸怀远大抱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原因
今天这样的场合,气氛祥和,我列举以上这些现象,似乎有些不适宜,可能使人略感沉重。但是,爱之深痛之才深,爱之真其言才真,爱之浓其意才浓。今天我提出这么沉重的话题,正是源于我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热切关注。真心希望,中国能产生一大批在世界有影响力的企业,产生一大批具有远大抱负的企业家,所以我才说出这些不顺耳,不好听,甚至听起来感觉说得太大、太远、太空的话,但是我说的确实是真话,是包含个人情感的话,是我自己观察思考,并且和我的同事共同讨论之后产生的一点不成熟、但是敢于讲出来的观点。这些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反思,并且探究其原因。
首先,缺乏坚持原创的决心。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而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坚持原始创新的决心。由于决心不大,导致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国外汽车企业每年的技术开发投入约占年销售额的3%~5%,而我国一些重点骨干企业这一比例不到1%。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创新型人才的匮乏。据相关统计显示,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中,汽车研发人才一般都占到30%以上,而我国还不到8%,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技工队伍的4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3.5%。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瓶颈。为什么研发投入这样少?为什么高技能人才比例如此缺乏?因为一些企业从未打算进行自主创新,没有创新的勇气,更缺乏创新的自信。
拥有121年历史的博世,为什么能成为堪称全球最专业的汽车技术研发机构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霸主”?我想,最关键的是其始终坚定不移地追求技术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因为有了决心,有了执著的精神,经过一代一代博世人的积累,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零部件人,是不是有决心从21世纪开始,用100年的时间,也创造一个中国的“博世”?这需要百年积淀,需要百年的不懈追求。中国的汽车工业已有50年历程,我们还没有产生这样的公司,或者还没有这样的迹象,就是因为缺乏这样的决心,缺乏这种勇于领风气之先、不懈追求原创的决心。
第二,缺乏合作共赢的思想。有一个问题让我感到很困惑。谁都知道,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文化渊远流长,就在于她有着其他民族不具备的、巨大的包容性。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围绕“中和”而形成的流变脉络。宽容、豁达、大气,渗透于中华文化的众多领域,流淌在我们的血管里。可是这样优秀的文化,这样充满生命力的文化,不可战胜的文化,在做企业时,就不那么明显了。许多世界500强都是通过合作、融合全世界数以万计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各类精英而获得持久发展。我们不少零部件企业,甚至不少整车企业,包括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汽车集团,在一些方面表现得小家子气,小肚鸡肠,表现出一种“窝里斗”的劣根性,缺少宽阔的胸怀以及合作共赢的心态。有人对我讲,汽车行业最缺少的就是合作,最不少的就是互相恶性竞争,甚至互相拆台。资源整合与重组是全球各行各业发展的总体趋势,面对这些,如果不能以开阔的心胸坦然接受,逆势而行,必将被淘汰。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市场上,很难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培养出更多的巨型企业。散、乱、差一直是众人对我们零部件行业的评价,至今也没有根本改变。对此,人们一直习惯于从经济学角度,以强调周密和理性的逻辑思维加以分析,但我认为仅此是远远不够的,思路不变,就永远找不到根本的症结所在。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用中华文化的观念来重新认识这一大家普遍痛恨,却又不愿接受的现实。
第三,缺乏先进的资本运作经验。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对于国内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而言,仅仅依靠自身积累寻求发展,无法迎接国际竞争对手的冲击。许多企业虽然也热衷于资本运作,但遗憾的是把改制、上市、兼并作为公司发展的终极目标。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对资本市场基本理念、运作规律的理性认知,缺乏资本运作的经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不仅花费了巨额资金,在资本市场呛水溺毙,而且荒废了主业,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有更多的企业对资本运作一窍不通,连一些入门知识都没有,更不用说像IAC那样高超的资本运作水平了。
第四,缺乏全球化的管理思维和视野。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较低层次的产业分工角色无法保证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长久保持,同时还深深隐含着被全球经济边缘化的危险。美国之所以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主要在于它善于利用全球资源,在全球范围寻找战略性发展机会。相比之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缺乏全球化的思维和视野,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没有充足的认识与准备,难以丢掉自身固有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思维模式,思维的局限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我认为,思维和视野决定了资源整合的范围及路径,而范围的狭小和路径的单一,终将削弱资源的优化力度和企业的实际运作效果。
关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树立远大抱负的思考和建议
我们分析了中国目前没有产生具有远大抱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和原因,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这里我想谈一些个人的不成熟建议和想法。
一、要产生具有远大抱负的零部件企业,就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有些人总认为“跨越式发展”被过度阐释,我觉得对于中国的零部件企业来说,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一点。太多的企业在走保守的老路子,发展速度缓慢,这是影响零部件企业壮大的重要原因。我们的零部件企业需要有跨越式的思维,不能像小脚老太太,谨小慎微、亦步亦趋。而要以产业报国的雄心和气魄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我国零部件产业的全面升级。跨越式发展战略不是简单的经济和技术概念,而是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创新思维、成长路径选择、制度安排等方面的有机综合。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突破传统思想观念,跨过高山面向大海,跨出国界面向世界,跨出个人面向人类;其次要跨出单一的价值追求,树立全面的企业价值观,不仅做中国的,而且要做世界的,不仅创造利润而且创造和谐,不仅强调技术,而且强调人文和社会责任感;第三要跨越片面的创新理念,树立全面创新观,既注重技术创新,也注重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第四要在成长道路选择上,跨越传统产业演进思想,用新技术、新思维,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二、要产生具有远大抱负的零部件企业,就必须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上毫不动摇。
几年前,我们就提出了中国汽车业要自主创新的问题,当时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重视,有些业内人士甚至认为我们是在喊口号;几年前我国政府提出了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我们敏锐地认识到,这也是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现在,没有人再说我们是在喊口号了,因为自主创新已经是当前各行各业扛起的一面大旗。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今天流行就说创新,明天不流行就不创新。自主创新的战略要自始至终、坚持不懈,尤其在遇到困难或是刚刚有些成绩的时候,决不能摇摆。要坚持自主创新,不仅要进行技术创新,还要进行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
三、要产生具有远大抱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就必须走国际化道路,整合全球资源,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胸怀。
在国际化潮流面前,我们别无选择。虽然国际化道路充满艰辛、布满荆棘,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国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国际化道路的真正含义,开始用全球化视野看待问题,他们现在谈得更多的是国际化人才、业务整合、文化融合等问题。拥有国际化视野,就是我国零部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和同类企业具备同等能力和视野。只有拥有了国际化视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才能与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站在同一高度进行市场竞争;只有拥有国际化视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整合资源,并打造奠定百年基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要产生具有远大抱负的零部件企业,就必须掌握国际资本运作经验。
掌握先进的资本运作经验,要求我们对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首先,我们要清楚企业上市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流,可以改善企业资本结构,但是也有成本、风险和不便。其次,企业家要在扩张型资本运营模式(横向型资本扩张、纵向型资本扩张、混合型资本扩张)和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资产剥离、公司分立、分拆上市、股份回购等)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第三,要区分国际主要资本市场的优势和劣势。第四,先进的资本运作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成功进行资本运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银行或投资顾问,实施企业资本运作的具体操作。
五、要产生具有远大抱负的零部件企业,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家必须拥有远大抱负。要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品牌发展之路,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有做大企业、名企业的勇气和决心。有抱负的企业家是勇于创新的企业家,他善于有意识地寻找机遇,懂得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能够系统化地进行管理创新;有抱负的企业家必须充分地认识到:抱负是高尚的行为,成长的萌芽;有抱负的企业家应该记住台湾积体电路公司董事长张忠谋告诫企业家的一句话:“弃老二主义,建立世界级的企业”;有抱负的企业家应该吸引优秀人才,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优秀的人才愿意与鼠目寸光、不思进取者为伍;有抱负的企业家应该以长远而深邃的眼光全盘考虑企业发展的战略安排,为树立不朽的企业品牌倾注热情和心血。
总之,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零部件产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产业。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处在历史转折点,机遇与挑战并存,收益与风险同在。我们要从心底认识到,中国大地是充满希望的田野,这块土地上有我们的责任,有我们的义务。在以后的日子中,《中国汽车报》会一如既往地、竭尽全力地支持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更要重点支持有抱负的零部件企业成长,为大家提供交流的机会、对话的平台、展示的舞台。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与诸位一道,共同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腾飞而努力,共同期待具有远大抱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早日诞生!
(本文系作者在第四届“全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评选”颁奖典礼上的主题演讲,本报刊发时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