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业界人士分析说,这并非因为中国需求降低,由于欧洲经济回暖,国际市场供应紧张,巴西淡水河谷等矿商去年分流了很大一部分矿石到欧洲市场。去年11月后,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开始释放,带动铁矿石进口上升。
截至目前,亚洲主要国家钢厂未正式就今年一季度铁矿石协议价格表态,但就当前铁矿石买卖双方的谈判地位来看,“不谈而定”的上涨已经无法避免,按照季度定价模式测算,环比去年四季度涨幅在8%左右。
据一位钢厂的消息人士证实,淡水河谷已决定基于去年9月1日至11月30日的普氏日均价格计算今年第一季对中国出口铁矿石价格。据测算,价格将提高8.8%,至每吨149.20美元。
矿商全球季度合约体系进一步被打破。据悉,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已以月度定价形式锁定了较大比例的2011年铁矿石业务,较去年的季度定价更不适合中国企业的需要。目前,只有巴西矿商淡水河谷明确表态“将继续支持季度定价制”。
业内人士认为,矿价总体在高位维持或将成为2011年市场中的常态。不过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首先,中国需求的不确定正在增加,尤其是在国内钢企盈利不高、国家坚决抑制落后产能的大背景下;其次,中国矿石自给、变相自给的比例在增加。
专家徐向春认为,从未来需求上讲,国际铁矿石价格已经没有太多上涨空间,铁矿石价格长期超过100美元/吨,国内矿生产就有利可图,会增加国内矿供应。
据专家分析,近两年,中国国产铁矿石供应能力持续提升,预计未来3至5年,国产铁矿石产量有望超过13亿吨。
进入2011年后,在澳大利亚、巴西长期合同价格上涨的同时,澳大利亚水灾也影响到中国的钢铁产业。首先热带风暴波击西澳Pilbara地区,使西澳州的港口铁矿石装运受到局部影响,所幸问题不是很大;但洪灾造成煤炭出口中断,将影响到中国的钢铁业。中国近年对煤需求极大,仅在2009年1月到9月,中国进口炼焦煤进口更接近2600万吨,其中1740万吨正是由澳大利亚供应。澳大利亚2011年首季度的炼焦煤基准价约为225美元/吨,经济学家预期,在第二季度将升至250美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