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农机化人才队伍,教育培训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十一五”期间,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总体要求,坚持育人为本,认真实施“科教兴机”战略,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改善基础条件,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形式,完善管理制度,我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保障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体系日益完善
农机化教育培训在改革中创新,在求实中发展,基本形成了农机化教育机构、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农机化科研、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农机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农机化教育培训新格局。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1874个、人员21552人,县级以上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2542个。拥有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2113个,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达到42家,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培训鉴定基地500多个。农机科研、生产销售企业、农机服务组织发挥各自优势,以各种形式、途径加大了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投入,为农机化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制度初步建立
为加强管理、完善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农业部制订了《农机成人教育暂行规定》、《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按照有关要求,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加强调研,明确农机化教育培训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工作职责,制订了符合各地实际和特点的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工作方案或实施意见,建立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良性互动、常抓不懈的新局面。
内容丰富实用
各地紧紧围绕农机化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技术、重点机具开展了丰富实用的教育培训活动。一是加强了农机操作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农民正确使用农机具,提高农机使用效益和安全生产水平。二是加强了农机化新技术的培训,对制约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开展了水稻育插秧、玉米机收、油菜机收、马铃薯机收、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精量播种、设施农业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三是围绕农机具维护保养,扩大了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试点范围,开展了“政企联动”农机高技能人才、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等活动。大力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开发,指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做好农机具的维修工作。四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在培训农机化技术知识的同时,加大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力度,不断丰富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内容,拓宽了农机化技术的应用领域。这些培训内容,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给农民公开信等渠道,采取课堂讲解、现场演示、送技下乡等形式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农机手学习应用农机化技术知识的热情。
规模不断扩大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整合利用各类农机教育培训资源,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0年,培训各类农机化人员达到577万人次,比“十五”期末增加12.26%。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获得突破性进展,两年来累计培训农机操作及维修人员31万人,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培训拖拉机驾驶员超过60万人,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通过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13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40%;完成管理干部及技术人员培训80万人次。2010年,农业部将“对100万新购置农机具的农民开展培训”列入了为农民办实事之一,全年累计培训新购机农民117万人次。这些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了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