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奏响节能海西进行曲

日期:2008-01-08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cfmif  点击:

2007年的福建经济,节能减排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这一年,我省节能减排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1 3季度,全省单位GDP能耗比去年同期下降,下降幅度达到进度要求,预计全年全省万元GDP能耗可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年度目标。

    这一年,我省为推动节能减排做出许多努力,其力度之大、举措之多,堪称空前。

    去年6月底,省政府出台了《福建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环保、金融部门联动,严把信贷关,提高节能环保的市场准入门槛。金融部门根据企业纳入征信系统的环保评价信息决定是否审批贷款。环评未过,审贷无门。

    工业领域打响节能攻坚战。2007年,占我省全部工业88%的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去年下降了6%,好于全省能耗下降平均水平。

    绿色采购悄然进行。省政府采购中心制定了优先和促进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的配套措施,前3季度共采购节能产品5154.91万元,占同类产品的52%

工业,打响节能攻坚战

    工业领域是节能减排的主战场,而工业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福建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0.94吨标煤下降到0.79吨标煤以下,降低16%。省经贸委资源处处长叶用成对记者说,随着海西建设的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沿海临港重化工业加快发展,以轻型工业为主的福建面临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

    2007年,一场声势浩大的节能攻坚战在工业领域展开。

    钢铁、铁合金、水泥、火电、煤炭、造纸等落后高耗能产业纷纷加快调整淘汰的步伐。至去年11月底,龙岩市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27万吨;年综合能耗10000吨标煤以上的200家重点用能企业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制。同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我省规划了168个节能技改项目,总投资36亿元,项目实施完成后,到“十一五”可实现84.05万吨以上标煤的节能量;燃烧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区域热电联产等节能重点工程陆续组织实施。2007年,全省共实施节能降耗重点工程项目109项,项目完成后每年可节约标煤57万吨。

    在工业节能攻坚战中,我省企业的节能故事不胜枚举。

    位于长乐的福建鑫海冶金公司投入700万元技改资金,采用煤气加热炉技术,用炼铁高炉的富余煤气作轧钢燃烧原料,1年可节约5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硫800吨。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以前轧钢厂加热炉烧的煤要从山西调进,每加热一吨钢坯要消耗100公斤标煤,产生的富余煤气也白白排放到大气中。现在不仅不用一斤煤,还利用了富余煤气,减少了排放。

    三钢集团动能公司TRT发电项目,利用高炉炉顶余压透平发电,将原来浪费在减压阀组上的压力能和热能进行回收,并转换为可观的电能。据测算,一年可节约标煤4000多吨。

    为促进节能减排,去年我省还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实行差别电量计划,对燃煤含硫率低、脱硫效率高的火电厂给予倾斜,多安排发电;开展火电机组“以大代小”替代发电,鼓励企业自备小容量机组停发减发。

节能,政府机构在行动

    近日,省直机关5个单位的13个政府机构节能示范项目通过了能效评估验收。

    节能减排已从行业领域延伸到全社会,政府机构正率先示范,引导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去年3月,我省制定的《福建省政府机构节能工程行动计划》指出,到2010年,全省政府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及人均能耗要比2005年分别下降20%

    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开展政府机构节能,既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又发挥了政府机构在构建节约型社会中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省直机关率先完成非节能灯具和非节水器具的更换。去年投入节能改造经费2000多万元,完成节能灯具更换改造近8万余支,40%的单位更换了节水器具,并对部分老旧失灵的计量仪表进行了更换和改造。同时,建筑、太阳能、节水、照明、中央空调、电梯等6大类共13项政府机构节能示范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并组织了节能效益专项验收。

    去年下半年起,市、县 区 两级财政预算单位全面启动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省建设厅和省政府采购中心,征集推介节能产品,发布3次征集公告,推介节能技术和产品共19大类。

    大力开展公务用车节能,完善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定点维修。通过招投标等公开方式,选择确定实行定点加油和定点维修企业,在省直机关或部分设区市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省推广。

节能海西,我们合力创建

    其实,大力推动节能减排,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政府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合理配置社会资金,引导民间资金投向节能减排领域,才能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的多方共赢,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借助商业银行的力量,政府创新节能融资方式,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手段积极推进能效贷款,进一步缓解了我省众多中小企业的节能技改资金短缺问题。据统计,截至11月底,兴业银行在国内首创的能效贷款在省内共审批通过贷款10笔,金额1.68亿元。

    福建水泥是能效贷款的众多受益企业之一。公司董事长黄建明说,目前兴业银行提供的5000万元能效贷款,已及时投入8 窑生产线的技改项目和余热发电项目建设,预计投产后企业一年可节约近三分之一的用电量,节约用电成本1000多万元。

    同时,完善节能投资管理体制,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也是省委、省政府围绕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组织实施节能降耗战役采取的重大措施之一。去年9月底,厦门林发电器有限公司与长乐吴航钢铁厂正式签订了投资800多万元的除尘风机节能改造项目合同,成为我省首个由政府实行风险补偿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这标志着我省政府部门调动社会力量,有效配置社会资金,引导民间资金投向节能减排领域向前跨出了一大步。据悉,我省政府机构节能也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政府投资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政府机构节能投资管理体制。

    政府、企业、社会,汇聚成巨大的合力。海峡西岸,一支高亢、激越的节能海西进行曲正在奏响。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46406.921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