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显示:美国2005年皮卡销量为315万辆,占当年全国汽车总销量的18.6%;2006年受美国车市整体低迷影响,该国皮卡销量为283万辆,占总销量的17%以上;2006年美国十大畅销车排行榜中,皮卡占据3席,分别位居冠、亚军及第5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济高速发展、汽车产销量爆发增长的我国,皮卡占全国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却一直徘徊在2%~3%。皮卡在美国为何受到青睐?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菲律宾)都非常畅销的皮卡,在我国为何受到冷落?在美国生活3个月后,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 消费者买车注重实用
汽车刚进入家庭时,往往是极少数富人的奢侈品,是他(她)们显示个人身份的标志,这时买车人追求车辆的档次和气派。当汽车消费扩大到普通百姓后,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回归理性,购车目标转向适合自身使用要求和购买能力的车型。今日的美国,人们买车注重实用,不片面追求豪华,也不与人攀比。在公路上和公共停车场,能看到高档豪华车,也能看到“老掉牙”的低档车。
出乎我的意料,普通美国人周末和假期也很忙。尤其是庭院绿化,有许多事情做。购新房时,后院绿化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和劳动,绿地的日常维护也很费功夫。我看左邻右舍,节假日除偶尔全家出游外,不是整理庭院,就是检修、保养汽车和各种园林机械。因此,美国家庭很需要皮卡承担各种运输任务。在社区内,经常可以看到住户的皮卡进进出出,在自家车库门前装卸家庭用品。
美国还有数量庞大的个体劳动者。对他们来说,私人汽车既是代步工具,又是运输工具,皮卡自然成为购车首选。我儿子对占地400平方米的后院进行绿化时,按社区规定,请燃气、供电、电话等专业公司派人到现场勘测管线、安装喷灌系统并进行绿地施工,先后9批工人都驾驶皮卡来现场。后来,儿子又请房屋修缮人员登门服务,10批工人开的车也毫无例外都是皮卡。
再看看我所在社区各家门口的车,有两辆以上汽车的家庭往往有一辆皮卡。儿子的2辆车都是普通轿车,这次在后院绿化施工时因没有皮卡而吃尽苦头(普通轿车运不了货)。他已决定在适当时候将其中一辆换成皮卡。
■ 交通管理不歧视皮卡
美国交管部门平等对待皮卡、MPV、SUV和普通轿车,是皮卡畅销的另一个原因。无论高速公路还是普通公路,对各种车辆都一视同仁,前提是这些车的性能(包括可靠性)应达到上路要求。以前文章中提到的HOV、HOT专用道,也允许皮卡通行。
美国皮卡是由轿车派生出来的,皮卡在英文中的含义就是“去掉部分车顶的轿车”。现在美国市面上的皮卡,舒适性和操控性绝不亚于普通轿车,动力性能和承载能力则大大优于后者。在价格上,皮卡往往比普通轿车贵得多。不仅个体劳动者偏爱皮卡,美国上班族也酷爱皮卡,尤其是大排量皮卡,因为他们看中皮卡的多功能性和“阳刚之气”。在福特JOE MYERS专卖店,排量4.2L和5.4L的高端皮卡Super Duty售价高达3万美元,也很畅销。
实际使用时,用户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皮卡进行改装,例如货厢上加装活动金属盖(为保护车上物品)等。儿子的一位邻居从事卫星接收天线业务,他在皮卡货厢的一侧加装一个支架,用于安放梯子。更多家庭则配备小拖车,周末或节假日用皮卡拖着,外出购买大件物品,或载着摩托车、游艇,去郊外度假。
■ 中国皮卡前景可观
美国皮卡市场原本是美国“三大”一统天下,近年来遭遇日本等外来皮卡的强劲竞争。日本皮卡以油耗和价格的相对优势与美国“三大”争夺市场,近一两年来还推出大型皮卡迎合美国人的喜好。虽然外来皮卡短期内尚难与美国皮卡平分秋色,但已给后者造成很大压力。美国汽车数据公司的数据显示,2006年福特F系列皮卡和雪佛兰皮卡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1.7%和9.9%。
据JOE MYERS专卖店介绍,多数美国用户倾向于购买大型皮卡,有的客户甚至愿意多花一万多美元,将大皮卡改装成油耗更高的大轮胎(中国人戏称为“大脚丫子”)皮卡。该店销售员告诉我,德克萨斯州地广人稀,农业比较发达,是美国皮卡销量最高的地区。该店每月售出的福特车中,皮卡占1/3。据我观察,休斯敦市内的汽车中,1/5以上是皮卡;在农村地区,这一比例接近1/4。还有数据显示,泰国和菲律宾汽车市场皮卡份额高达70%和34%。
目前皮卡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偏低,不是没有用户,而是与各地(尤其是大中城市)的交通限行政策限制皮卡上路有关。一旦交通法规进行适当修订,皮卡销量将会快速增长。到“十一五”末期,其市场占有率可望翻一番,达5%以上;再过5~10年,占有率将升至8%~10%。
我认为,今后我国的皮卡应两极分化:低档皮卡向替代低速汽车方向发展,面向广大农村市场;高档皮卡应从环保、安全等方面进一步轿车化、高档化,面向城市和国外市场。如果技术和质量水平能达到美国和日本皮卡的水平,相信中国皮卡不仅能大量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而且完全有可能打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