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未来挑战,我国船舶工业将着力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突破,为实现到2011年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占世界市场份额达到20%,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占有率达到10%的目标提供支撑。
日前,由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38.8万吨超大型矿砂船1号船正式开工。该船是针对市场需求而研发的新船型,具有节能、环保、航速高、运力强等优良性能。
渤海船舶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渤海船舶加大了自主创新力度,通过在技术攻关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有效地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困难。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科技实力的差距对产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加突出。”一位船舶专家分析说,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船东对船型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更加苛刻,对建造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对船舶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2009年初我国出台了《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把加快自主创新摆在船舶工业“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位置,船舶企业也纷纷加大了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力度,有效地促进了我国船舶工业在2009年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有关专家建议,下一步,我国船舶工业科研开发应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在以下四方面着力,特别是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要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要加快船型优化升级,提高船舶产品设计性能和质量,开发技术经济性能指标先进、性价比高的品牌船型,做精细分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为船舶工业按期、保质交船以及承接新船订单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要拓展产品范围,优化产品结构。首先,顺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开展高度定制化船舶、特种船舶的研发和设计工作。其次,提高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自主研发和设计建造能力,为实现到2011年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占世界市场份额达到20%,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占有率达到10%的目标提供支撑。再次,重点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结构升级和提高附加值的重大产品研发与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特别是以安全、环保、高效、节能为目标的产品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积极开发环保型、节能型、复合型船舶,以便在未来船市好转时抢得市场先机。
三是重点支持船舶配套自主研发,进一步推进满足船舶产品结构升级及海洋工程装备需要的重点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系列化研制、集成技术研究,以及自主品牌船用设备研制。把握船市调整的机会,促进船舶配套业与造船业协调发展。
四是要强化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以提高产品设计的快速性、精度、质量为目标,开展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顺应世界船舶科技发展趋势,发展安全、环保、高效、节能、减排技术,着眼于增强长期竞争力,为科技水平的持续提高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