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达不到中国政府对国产化率的要求,而要求德国政府到WTO起诉中国的宝马公司,在中国9月1日取消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后,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11月12日宝马与华晨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增加投资的协议。11月23日,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在广州车展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中国工业报:我们注意到,宝马提供的资料显示,去年宝马在中国采购零部件44亿元人民币。但我们按照华晨宝马销售宝马车的数量计算,去年华晨宝马的销售额超过了151亿元。两者相比,宝马的采购额还是非常低的,宝马是否准备增加采购额?
康思远:2003年华晨宝马公司成立,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建立了采购系统,并对供应商进行系统化管理,在国产化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宝马在中国的战略是长期的,为实现对中国的承诺,我们发展了很多本地化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必须达到全球统一的采购标准。2007年我们有100家供应商,2008年发展到了150家,发展速度非常快。去年采购额为44亿元,这个额度比上年增长了22%,如今3系、5系大部分零部件都国产化了。
宝马对供应商的要求比较严格,我们的供应商中,一是这个供应商是我们的全球供应商伙伴,二是这家企业必须是合资企业,三是完全是本土化的供应商,如果他们的供应标准已经很好了,也可以参与全球的竞标。就生产能力而言,我们也在帮助供应商,使他们能够供应全球的宝马工厂,以增加他们的销量和收入。根据WTO的要求,宝马不会减少采购,反而会增加采购。
中国工业报:大众公开了自己的质量标准,以使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中国供应商加入到采购行列之中,这对中国汽车产业贡献很大。宝马是否把质量标准也对中国公开了?
康思远:我们的标准体系是透明的、全球统一的。宝马选择供应商有两个标准:一定要符合宝马全球的标准,而且供应商一定要有足够的竞争力。我们会非常及时地去当地,与供应商谈标准,甚至帮助他们提高能力,以达到我们的标准。
中国工业报:宝马已经宣布在中国扩大产能。我们知道,奥迪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全数字工厂,而且是奥迪在全球最先进的工厂,宝马是否准备在中国也建立数字化工厂?
康思远:我们会根据需要建设新工厂的,那时能够达到30万辆的产能。宝马在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已经在进行中了,这其中不仅仅是兴建工厂,其中包括生产、环保和对员工的培训等很多内容在里面,是综合的,在今年J.D.Power的评价中,宝马因为投诉率最低而获奖,就是宝马综合实力的显示。
二厂区的建设思路已经非常清晰了,工厂的生产能力较强,而且是非常先进的,宝马管理层意见非常统一,那就是愿与中国市场一同成长。在我们的新厂区里生产的新产品将拥有高效动力系统,人们将会感受到新产品带来的完全不同的影响力。
奥迪在中国已经20年了,一些地方宝马无法和他们相比。但是,我们2008年的产能只有3万辆,而今年我们的产量已经冲到了4.1万辆,新工厂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产量的翻番。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的调整是到位的,适应了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