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市场基本饱和。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重汽市场销量可以用“5321”来概括,即从10万辆到20万辆用了5年,从20万辆到30万辆用了3年,从30万辆到50万辆用了2年,从50万辆到60万辆仅用了1年。
而从种种迹象看,这种速度在未来难以为继。2008年,我国重型汽车销售总量达56万辆,今年预计超过60万辆,增速已经放缓,明年预计与今年持平。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市场需求下降。未来几年还有多大空间,很难预测,但可以肯定已经不大。
二是存在产能过剩风险。据李朋星介绍,我国重型汽车生产格局发生重大改变,过去是一汽、东风两家企业垄断了全国80%的市场份额,而今则是一汽、中国重汽、东风、北汽福田、陕汽五强“争霸”,所占市场份额达到85%,年总产能超过80万辆。
在需求放缓的同时,全国又有多家汽车生产企业跃跃欲试,正在或准备进入重型汽车领域,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竞争将更加激烈,而站在全国角度,则会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
三是市场需求特点制约企业发展。低技术水平、价格便宜的车型是当前重汽市场需求主流,这是因为我国物流运输企业实力较弱,尤其是个体运输户,为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获得效益、收回成本,往往选择低端车型,导致企业纷纷迎合这种需求,而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尤其是不利于加强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