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全球造船业订单的升降可谓颇具戏剧性,因为就在8月的前三周新船订单还仅55.2万载重吨,这一数字一度让业界重回悲观。但进入第四周后,新签订单突然大幅增加,使整个8月的订单再次超过了600万载重吨,着实让市场惊喜了一把。
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此并未感到欣慰,他们认为,这一数据改变不了新承接船舶订单同比继续减少,利润下滑的行业现状。中国造船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调整结构。
受困订单围城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1~7月份的统计数据,1~7月,我国造船完工量累计18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8%;新承接船舶订单累计78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8%;截至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9235万载重吨,比年初下降6%,比6月底下降0.5%。
同时协会重点监测的70家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15亿元,同比增长22.64%;实现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18.19%。分行业看,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利润同比实现增长,修理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较大。
“虽然目前成交量上来了,但价格却仍在下滑,因此并不能对全球船市过于乐观。”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表示。她说,从近期新接订单船价来看,一次低过一次,只有等船价低到船企拒绝接单时,全球船市才算真正见底。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运量短期内难以快速回升。可是随着新船大量交付,运力供过于求的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可以说眼下的造船业正遭遇着新船订单所铸就的围城。即没有新造船订单,船企未来日子不好过;但手持新造订单,船企担心撤单或延单的风险;同时新接新船订单,船东不断压低船价,企业利润日益稀薄。
而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6月份我国船板产量为110.58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2.8%,1~7月累计生产船板608.56万吨,同比减少418.1万吨,下降40.7%。受铁矿石现货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7月份,国内各钢厂纷纷上调了7月、8月及9月交货的船板出厂价格。
统计数据显示,7月当月全国9个重点城市20mmCCSB船板平均价格约为4050元/吨,环比上涨约150元/吨。8月份交货价上调幅度每吨在200~500元不等,9月份交货的船板价格武钢、宝钢上调幅度每吨超过700元。船板价格的上涨,将加大造船企业的成本压力。
在新船订单大幅减少,手持船舶订单持续下降,造船产能快速释放的情况下,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船舶企业面临开工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人士分析说,目前我国大部分新兴船厂手持船舶订单到2010年底或2011年上半年,部分船厂2009年下半年就面临开工不足。在市场缺乏新订单,产能庞大,僧多粥少和我国船舶企业产品结构趋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争抢订单很可能打价格战,船厂生存面临考验,船舶工业重新洗牌不可避免。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工业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副处长王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船舶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工信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船舶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初稿已经制定,可能今后会加大财税、信贷政策对兼并重组的支持。
王蓉称,由于各部门的意见还不统一,具体的政策措施方向还不明朗,指导意见何时出台也不确切,但相关部门领导已要求加快进度。总的来说是要降低企业间兼并重组的成本,提高造船产业集中度。
此外,还将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兴建新的船厂,如果兴建大型专用设备要报国家批准。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相关领导也认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是船舶工业产业安全及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家应尽快出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企业联合重组等结构调整相关政策,使结构调整工作有章可循。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776家,手持订单量2亿载重吨,其中央企和地方企业各占一半。而从2003年到2008年的5年间,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造船产能不断提高,大量社会资本进入造船领域,地方企业发展迅猛,中小企业遍地开花,目前新建船厂手持订单占到总量的半数。
此外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5万吨造船基础设施有91座和95座,是2003年的8倍,其中地方企业5万吨级以上设施分别达到58座和78座,产能3370万吨,是2003年的10倍以上,地方船舶企业发展速度超过船舶工业平均增速。
王蓉说:“上一轮造船投资热让我国的造船产业集中度不仅没有进一步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小而分散的产业格局没有改变。”
根据克拉克松统计数据,目前我国造船业手持订单中新建船厂所持比例将近一半,达到44.5%,尤其是没有建造业绩的新建船厂所持订单总量高达11.5%。而韩国造船业新建船厂所持订单的比例只有21.8%,日本造船业新建船厂所持订单的比例更是仅有0.3%。
很明显,我国造船业与韩国造船业在手持订单规模方面相当,但组织结构却处于劣势。按手持订单测算,我国单个船厂订单规模不到韩国的五分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地方造船能力发展过快,特别是一大批中小型船厂相继上马,使得我国造船业在经历大规模能力建设后反而出现产业集中度相对下降的态势。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院产业研究部首席研究员张长涛认为,这有可能会诱发恶性竞争,更会削弱我国造船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因为产业规模过于分散不仅会降低产业整体效率,在市场需求下降的时候,可能还会造成大量的造船能力闲置,成为导致大规模撤单和造船能力严重过剩的直接根源。
“在金融危机下,船舶工业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产能过剩只是最突出的一个方面。”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表示,过高的新建船厂订单比例,使得我国造船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面临更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