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江南百年传奇:中国民族工业的世纪缩影

日期:2009-09-09  来源:慧聪网    点击:
数十年前,有“中国第一厂”美称的江南造船厂造出的万吨水压机令中国人举国兴奋;数十年后,江南厂的年造船能力比一九五八年才达到的五千吨,整整提升了一百余倍。

    被誉为中国民族工业摇篮的江南造船(集团)公司,由著名的江南造船厂改制而来,其前身即是创办于一八六五年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公认的中华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一百四十多年来,江南厂在制造工业,尤其是造船业创出了上百个“中国第一”,成为中国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国防装备建设的“功勋企业”。    

    “希望江南厂能现代化加上现代化,为中国工业铺就更辉煌的前景。”九十一岁高龄的江南厂退休工人王惠康在其寓所接受记者访谈时,对未来充满乐观。

    经过一百四十多年的风雨沧桑,这个当年清政府统辖下制造船炮军火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已成为在全球航运界享有盛誉的“国际造船大户”。“江南”浓缩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中国近代制造业的重要领域,对中国的船舶工业、机电工业、钢结构工业等,均贡献颇多。

    “我是一九三三年来到江南厂做钳工学徒的,当时年仅十五。”白发苍苍的王惠康回忆起这段“初体验”,依然兴奋不已:“当时技术和工艺还比较简单粗糙,主要生产用具是锤子和铆钉”。新中国成立后,王惠康成了江南造船厂的首任工会主席。翻开家中一叠泛黄的老照片和报样,王惠康细数过往:“这是一九五0年,全国兵工工会首届代表大会时,全体代表与朱总司令的合影”、“这是杭州屏风山的定期工人疗养中,与贺龙、周恩来以及当时苏联领导人的合影”……。

    江南厂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沉淀着众多辉煌:江南制造局时期,为中国建造了第一艘近代机动船舶(“惠吉”号兵轮),并率先翻译引进当时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江南船坞时期,在中国率先商务化进入国际造修船市场;江南造船所时期,建造了近代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运输船(“官府”号),并为中国海军的水面战舰、水上飞机生产作出贡献。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江南造船厂为人民海军制造了包括第一艘护卫舰、第一艘常规潜艇、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在内的众多军用舰艇;而在民用领域,更造出了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远洋货船(“东风”号)、第一支远洋科考船队(“远望”系列、“向阳红”系列等)。

    “八十年代初,江南造船厂学习外国的先进造船技术,生产开始精细、专业化,效率有了大大提高。”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对记者强调。

与“老江南”王惠康从学徒一路走来的经历不同,胡可一是中国恢复高考后,江南厂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遴选的“高材生”。从八十年代初分配到江南造船厂,到如今跻身江南造船集团的总工程师,胡可一见证着江南厂从火焰焊制到等离子、激光造船,从手工绘图到三维造船软件的新一代革新。这个时期,江南厂按照邓小平关于“中国的船舶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指示,不断发展出口船舶,先后为罗马尼亚、意大利、挪威、新加坡、波兰、德国、美国、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承造了数十艘各类船舶。“我记得,八十年代初江南造船厂为‘华人船王’香港船东包玉刚建造了两艘二万七千吨散货船,是改革开放以来江南造船厂首制出口船,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出席了剪彩仪式。”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江南造船厂军民两路并进,持续为中国国防交付新型高性能战舰,也持续承接高性能高附加值民用船舶(液化气运输船、汽车滚装船等)的出口业务。在船舶之外,江南厂还承担了诸如上海大剧院屋顶等众多重型设备、大型钢结构的设计制造。

    为给二0一0年上海世博会腾出空间,也为谋求自身发展战略,去年六月,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整体搬迁至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入驻规模居当今世界第二的大型造船基地。这个曾经创出上百个“中国第一”的百年老厂,将在“新舞台”谱写民族工业新篇章。

    在江南厂的原址上,记者看到,一群上海世博会的企业馆,正在加紧建造。毫无疑问,届时这个承载中国百年工业沧桑的老厂,将借助二0一0年举世瞩目的世界博览会,向海内外数千万游客展现“中国第一厂”的“世纪沉淀”。

    江南造船厂作为中国民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伴随中国工业的世纪腾飞,仅在江南厂的立身城市上海,就不断涌现一个个工业巨擘,如造出全球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的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跻身世界最大港口机械及大型钢结构制造商的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一艘艘“制造业巨舰”,正逐渐构成中国民族工业的现代化“船队”,高速驶向广阔的海域。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7452.234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