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新一届地方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一年。在刚刚结束的各地“两会”所做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记者发现,如何在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如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成为许多地方政府思考的三大重要议题。
■ 加强汽车产业的
“聚焦突破”
在各地2008年的“两会”上,记者发现,“聚焦突破”成为多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 尽管在过去几年中,汽车行业连续快速增长,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及创新方面动力不足,致使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的研发始终难获突破,我国汽车产业技术的空心化问题和产业安全问题一直未得到真正解决。
今年上海市市长韩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重点领域的聚焦突破,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以“部市合作”、“院地合作”为依托,积极承接和实施国家重大专项等战略任务,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重大突破。按照上海市的发展规划,汽车产业作为支柱工业,将重点推进新能源和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化,实现乘用车和商用车并重的转变。另外,力争到2010年,自主品牌汽车产量达到60万辆,轿车产销总量达到200万辆(其中本地生产150万辆)。
安徽省省长王三运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安徽省将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认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努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上取得聚焦突破。
■ 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
各地“两会”上,节能减排仍然是委员、代表热议的一大话题。各地政府纷纷表示把节能减排作为切入点,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汽车工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消耗型行业,节能减排任务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目前,尽管国内几乎所有汽车厂家都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但是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展始终比较缓慢。
在今年各地“两会”上,新一届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思路是:努力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作为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市计划率先在全国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结合“世博会”进行混合动力、替代能源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行。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天津市也在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将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同时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结合,研发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 加大公交治理力度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公交优先”。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北京、上海等地“两会”上提交的提案中,关于市民出行、公共交通设置的提案占了很大比例。
这个议题之所以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于其暗合了两大背景: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私家车保有量激增浪潮。与这一浪潮相伴生的便是交通拥堵、交通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状况恶化等一系列新问题。这使我们的城市化发展面临新的考验。从这个角度说,当下强调公交优先,在我国很多省市均具有迫切的现实感。
从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各级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公交优先的实质性解决方案。上海市市长韩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进一步突出公共交通行业的公益性。
北京市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更是强调了推动公交发展的重要性。北京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在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推进地面公交改造,为市民提供更快捷、方便的出行服务。
各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对于汽车企业来说也是一个福音。一方面,它提示汽车企业一定要时刻关注节能、环保,要为满足城市大多数人的交通出行提供更先进的车型。另一方面,城市加大公交治理力度,理顺出行秩序,将为汽车行驶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道路环境。这无疑有利于私家车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