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厦船重工与协作厂工作对接,共商抵御危机大计

日期:2009-01-14  来源:厦船重工  作者:罗加福  点击:

日前,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分段协作厂——漳浦一帆重工就双方在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展开了工作对接,研讨进一步发展的方法和对策,并就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船舶行业的影响,共同抵御风险等议题举办了发展与合作工作论坛,其间穿插了提问解答、解疑释惑的互动环节,整个论坛热烈务实、效果凸显。双方与会高管分别在论坛上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和演变趋势,针对其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前瞻性的判断和应对的策略;本着合作当先,共度时艰,持续深化不可分割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金杰在论坛上提出了应对经济危机的十二项措施:

一是做好经营接单工作。加大与汽车滚装船专业运营商和相关中介机构的沟通与交流,争取在2009年将2012年之前的订单接足;

二是重新核查手持订单的风险。对现有手持订单的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做好针对性应对措施,密切跟踪船东资信情况,降低可能出现的风险概率;

三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必须根据生产经营和投资计划,做好企业资金的滚动预算,尽可能准确地预测企业的经营现金流,为资金管控打好基础;必须构建宽松的融资环境,并加大对船东预付款收缴工作;加大流动资金贷款,使企业保持充足的现金流;

四是增加采购计划弹性,加强采购成本控制。密切关注原材料市场的涨跌和供求关系,及时修正采购计划,增加采购计划弹性,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资金积压;加强物流环节管理,控制物流成本;加快建立集配中心,提高物资配送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五是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度,加快生产节奏。必须加快手持订单的交付,早一天交船就意味着少一天的风险;不断推进造船精细化管理,苦练内功,狠抓建造质量,降低成本;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和组织协调,缩短造船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手中订单按合同期交付,防止出现因质量问题造成延期交船;尽可能地做准计划,以减少资金在中间产品的无效积压;

六是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丰富产品线。按照企业战略目标,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优化老产品设计,加大新产品研发,增加新产品储备,多层次满足船东的需求,确保企业在建造汽车滚装船方面的领先优势,使公司真正成为船东在中国建造汽车滚装船的第一选择;

七是推进现代造船模式的深化,增收节支。按照《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的要求和企业推进现代造船模式的规划,进一步推进总装造船、数字造船,应用先进工艺方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物耗;

八是控制好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减轻资金压力。做好三期工程开工的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新船接单情况调整三期工程建设的进度;对于二期配套的工程仍必须抓紧推进,以提升既有造船设施的利用率;

九是优化人员素质结构,稳定骨干队伍。在船市低迷时期,对企业的造船流程和岗位进行科学的梳理,形成公司人力资源配置体系,并据此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派工体系和工时管理体系,为企业生产计划的精确制定和管控打好基础;做好技术、技工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优化流程,控制产品质量,降低人力成本奠定基础;在造船人力相对富余的阶段,有针对性地招聘一些储备人才,为今后企业的发展做好储备;

十是加强行业和企业运行分析及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有的放矢。必须加强与造船业相关的航运业、钢铁业、金融业的行业运作状况分析,及时警示市场的变化趋势;必须深入研究造船业的竞争态势,关注产能释放、竞争对手经营策略及业内资源并购机遇等,为企业选择竞争策略和实施并购策略提供依据;加强政策调整分析,关注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各国的宏观产业、金融、财政政策,并分析政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必须加强企业的战略运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十一是及时跟踪政府的优惠政策,充分争取政府扶持资金。如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政策、财政贴息政策、科技资金补助政策、出口补贴政策等等。

十二是做好准备,打好2009年的战役。抓紧做好2009年的生产准备工作,包括资金、物资供应、劳动力的组织配备等等。提前准备打好2009年的战役,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此前厦船重工为顺利穿越“寒冬”,早在去年11月份以来就紧锣密鼓地动员部署全体员工严阵以待,未雨绸缪,同舟共济,抵御风险。公司认为,在充满危机和挑战的新世纪新阶段,企业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经济危机,我们应正视并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将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冲击尽可能减少到可控的范围内。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9203.375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