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有着发展船舶修造业的良好基础,县里规划成立船舶改造中心,推动实施船舶修造升级工程,扩张修造船能力
2008年盛夏,平潭岚城竹屿口,福州利亚造船公司码头,一艘崭新的70米平台供应船正式下水,昂首出航。这艘为新加坡业主船东建造的海上石油开采配套船是平潭县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国际供应船,创造了该县建造大型高科技船舶的新纪录,标志着平潭船舶修造业大踏步迈向国际化。
在这之前,一艘艘集散两用货轮、集装箱船、工程开体船、油轮等各类船舶相继从平潭雄鹰船厂、看澳船舶修造公司、长泰船舶修造公司、利亚船厂的船坞驶向大海。平潭船舶修造业悄然崛起。
海西平台:大背景的大产业
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两个先行区”的战略决策,给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突出部的平潭船舶修造业鼓起了前进的风帆。
作为一个海岛,平潭有着发展船舶修造业的良好基础和先决条件:6064平方公里的海域,63平方公里的滩涂,126个岛屿,408公里海岸线,283处天然港澳,数十处的天然深水港湾。平潭海上运输规模宏大,海上航线四通八达,拥有各类运输船1000多艘,总吨位达 300万吨以上,资产逾6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海运大县。这些,孕育并直接催生了平潭船舶修造业。到目前,全县已创办各类船舶修造企业6家,设计总投资逾3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年修造能力达到60万多吨,2007年创产值1.5561亿元,吸纳农村富余劳力2000多人,已成为海峡西岸一个特色产业。
县领导介绍,平潭县正紧紧抓住海西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福建省国民经济动员船舶修造改装中心基地”的效应,正规划成立县船舶改造中心,推动实施船舶修造升级工程,迅速扩张修造船能力,争取把平潭建成海西重点民营船舶修造基地。
百舸争流:大投入下的大发展
造大船要有大船坞。船坞的规模,决定了船舶修造能力的大小。建大船坞要有大的场地。在看澳、雄鹰、利亚等各家修造船企业可以看到,船舶舾装件摆满了场地,船厂负责人说:“由于场地的限制,我们不得不在各个角落堆放船体分装件。”
要上规模就要解决船厂扩建用地问题。位于平潭竹屿港北岸的福州利亚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厂区原有面积仅100亩,经县乡两级政府的扶持,追加投资1.5亿元实行三期技改工程,目前扩大占地面积570亩,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心剂”。总投资约12亿元的远大船业从2005年项目实施时就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总用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其中陆域66万平方米、海域40万平方米,目前已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成50万方土地平整、围堰填海、变电站建设等工程。
高效益要有高质量。为提升产业素质,打造综合竞争实力,平潭船舶修造业正联合业内各方面科研力量,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多元投资,进行产业重组。2007年初,在省船舶工业协会的牵头下,利亚船舶工程公司与马尾造船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书,实行技术联姻、强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长泰船厂的技术力量主要聘请南京造船厂和福州东南造船厂技术人员,与福州造船厂签订长期质检协议。
正在建设中的远大船业工程师们指出:“今后造船业的最大特点是多学科协同、知识集成。实施‘数字化造船’,将成为全球造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船舶行业赶超日韩,实现跨越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随着国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造船业正向我国转移,这给发展中的平潭船厂赢得了商机。平潭船舶修造业要想主动承接国际造船业的转移和辐射,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就必须在突出高科技、大吨位、多种类和外向型等方面出实招下重拳。
县经贸局有关人士介绍说,平潭正在加快建造10万吨级以上大船坞,加紧关键船舶技术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提高修理外轮和高技术船舶的比例,发展对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修造船业。同时紧盯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优先发展大型集装箱船、滚装船、多功能化学品船、高速渡船、海洋工程船、大型冷藏船、远洋捕捞及加工船、游艇等主导产品。
记者在雄鹰船厂了解到,该厂投入4亿元进行三期扩建,建设25万吨级修船坞二座,业务、技术与日本船厂合作,业务群定位为国际商船,年航修、坞修量可达25万吨级以上60艘,预计年新增产值4亿多元、税利1.2亿元,增加千人就业岗位。目前该扩建工程已列入省重点项目。
运筹帷幄:大气魄下的大手笔
面对各地千帆竞发的态势,平潭正以宏大气魄从容谋篇落子。据县经贸局介绍,今后该县船舶工业发展将全力打造四大船舶工业基地:
苏澳港口船舶修造基地。以雄鹰船厂为骨干,分期建造3—10万级干船坞,建设400米长的万吨级舾装码头和200300造船分段平台、100万吨龙门吊等配套设施。年修造能力达到50万吨,年产值逾6亿元,利税5000万元。
北厝镇吉钓中西部海岸船舶修造基地。以远大船厂为骨干,总投资12亿元,一期建造5万吨级造船干船坞、10万吨级修船干船坞各一座,10万吨级舾装码头二座等基础配套设施。二期将建造40万吨级干船坞。一期投产后,可吸纳员工1000多人,年修造能力60多万吨,年创产值达10多亿元,年创利税8000多万元。
竹屿港口船舶修造基地。以利亚船厂为骨干,推进三期技术改造,加快建造5万吨级干船坞、造船平台及万吨级舾装码头等。年修造能力30多万吨,年创产值可达5亿元,利税3000万元。
苏澳北面至白青之间深水岸线船舶修造基地。充分利用深水岸线优势,引入国内外有实力的财团,建造3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坞,以制造技术含量高的船型为主,形成全县船舶修造生产能力和规模最大的基地。
上述四大船舶工业基地形成后,年修造能力将超过500万载重吨,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0多个,年创产值60亿元以上,年创利税逾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