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日期:2008-09-04  来源:机经网    点击:
中国企业联合会8月30日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数据显示,200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经济效益与规模双增长,实力进一步增强。但同时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竞争力不高、装备制造业严重滞后等问题,亟待形成企业层面、产业层面、政府政策三者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局面,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经济效益与规模双增长
  据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介绍,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总营业收入达到101460.75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为202.92亿元,比2007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总营业收入提高32.75%。
  200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在规模得到较快扩大的同时,利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跨步前进。共实现利润5074.34亿元(实报495家),比上年2716.97亿元提高86.73%,远远高于上年的利润提升幅度,同时也远远高于企业规模的提升幅度。另外,200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利润总额占2008中国企业500强利润总额的36.88%,而2007年是29.99%,提升了将近7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200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双增长,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上年。这表明,在科技进步、技术发展以及国家政策扶持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有效提高,将逐步改变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局面。
  虽然中国制造业500强的总体平均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但由于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入围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依然较大。排名首位的宝钢集团公司拥有资产总计达3564.0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277.16亿元,而排名第500位的江苏英田集团有限公司资产和营业收入分别为6.60亿元、43.90亿元。不难发现,近年来制造业规模趋势是“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
  --从2008中国制造业500强看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差距
  从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看,我国制造业与国外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规模相对不大。虽然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上名列第二,但我国制造业主要靠拼接企业数量众多取胜。以单个企业衡量,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规模仍然较小,许多企业都没有达到行业对规模经济的最低要求。
  劳动生产率及盈利能力不高。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制造业企业仍然存在劳动生产率较低及盈利能力不强的情况。
  产品质量竞争力不高。我国制造业近年来飞速发展的重要秘诀是实现了以低成本为中心的低成本竞争战略,但由于现阶段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环节,利润率低下,难以有足够资金投入研发,以至于在某些行业和企业陷入了低成本竞争与产品质量竞争力不高的恶性循环。
  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行业构成有很大区别。从行业分布上即可看出两者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上的差异。在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方面,中国企业500强集中于制造业(分别占58.6%、40.5%),而世界企业500强集中于服务业(54.2%、53.6%)。在制造业领域这种差别同样存在,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仍然是传统产业占较大比重,而世界500强更多以现代制造为主。
  高污染与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制造业是消耗资源的大户和污染环境源头的主要产业。在现有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下,制造业带来的负面后果就是产生了所谓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现象。特别是2002年我国进入新一轮的高增长期以来,表现出明显的重化工特征。
  优质品牌缺失。从2008中国制造业500强的数据上看,在填报境外收入所占比例的204家企业中,超过30%的只有53家,而且占相当比例的是外资企业。一些知名的制造业企业,如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企业工业(集团)总公司海外收入都没有超过30%。优质品牌资源缺失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制造业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升级换代与走向国际市场。
  --促进我国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有关专家认为,振兴我国制造业的长期战略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既包括企业层面的,也包括产业层面的,同时也需要政府产业政策支持,三者相互配合、协同作用。
  首先,以自主创新作为转型的首要环节。从国内外企业成长的经验看,企业在推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是第一要素。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前提下,宏观上要考虑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引进与资助研发相结合、技术战略与品牌及市场战略相结合。
  其次,以低成本战略实现扩张升级。我国制造业快速扩张凭借的就是劳动力成本等生产要素低而产生的低成本优势,未来我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仍需要保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再次,做好紧缩环境下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永恒的话题,特别是进入2008年以来,由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有所回落,但通货膨胀上升,于是企业劳动力、土地、能源成本都出现不同程度增加,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与前几年宏观经济的“顺风顺水”相比,大企业发展面临更大挑战。专家认为,企业应从“从严从紧控制投资”“严格控制并购重组”“高度重视资金管理”三方面加强风险管理。
  第四,以信息化助推制造业。尽管我国制造业有着庞大的国内市场、低成本要素及良好的配套生产设施等优势,但未来要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需要以信息化作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制造业信息化是一场技术革命,未来制造业转型要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工具贯彻先进的精益管理思想。
  第五,以装备业和服务业支撑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要有三个重点:一是大力发展重大先进的基础机械,即制造装备的装备--工业“母机”,包括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二是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主要是先进的液压、气功、轴承、密封、模具等。三是提高成套设备比重。
从制造业发展看,服务业趋势日益显现,制造业内部逐步由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业为中心;从服务业看,正加速向制造业生产的前期研发、中期设计、融资和后期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加速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有利于解决制造业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第六,政府适当的政策支持。国家应从宏观上对产业发展进行指引,同时与企业互动,设立国家级企业自主创新基金,支持重大产业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技术的研究开发,建设若干个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207961.031 s, 2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