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中国因素”将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日期:2008-09-01  来源:机经网    点击:

2008年年初以来,日本经济整体保持在比较稳定的局面,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虽然都有所上升,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在相对低位,金融体系受次贷危机的冲击有限,经济发展发生“崩盘”的几率很小。但是作为一个外向型的经济体,欧美经济增长放缓、海外市场需求萎缩、资源型商品价格居高不下等外部因素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较为严重,对美出口的连续下跌更是引起了经济专家的担忧,认为日本经济可能已经结束了长时间的复苏,开始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外需下降造成出口市场不振,价格上涨影响国内消费,这是日本经济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依然保持了良好势头,北京奥运会之后的经济前景依然乐观,作为日本的邻国和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市场有望成为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外部因素拖累日本经济增长

对外贸易、个人消费与企业投资向来是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但是由于日本制造业原材料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随着石油、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日本经济运行成本显著增加,上述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进口价格提升减少了日本的外贸盈余,今年1-6月,日本的贸易盈余为2.9586万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42.1%。而且由于海外需求的减少,今年6月份日本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下降1.7%,这是过去55个月以来首次出现下滑,其中对于美国这一传统贸易伙伴的出口下降尤为明显。野村综合研究所甚至悲观地认为,出口的下降表明日本经济已经失去动力。

第二,成本上升导致企业利润进一步被挤压,投资受到抑制。日本经济新闻社对已发表第二季度财报的上市企业进行的统计汇总显示,第二季度上市企业的经常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成以上,企业设备投资比第一季度减少了0.2%,是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下滑。根据日本政策投资银行8月的调查,由于企业对原油价格高企、次贷危机引发美国经济减速等因素的担心,本财年全行业对设备投资持谨慎态度的倾向比较明显。

第三,日本的国内消费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日本7月份批发价格年涨幅达到7.1%,是27年来的最高点,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迫使民众压缩开支。根据日本百货店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百货商店的总销售额为7.62亿日元,同比下降2.5%,连续5个月下滑。消费者信心的不足还导致了日本股市和房市的大幅下跌。而且由于这些问题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在中短期世界经济形式未见好转迹象的大背景下,日本政府可采取的政策措施相当有限。

中国市场成为日本经济重要增长点

1、中国大陆成为日本最大出口目的地

在日本经济上行压力增大、出口难度增加的情况下,由于对华出口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及时弥补了对美出口下降的不利影响,中国大陆在7月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当前日本对华出口额相当于10年前的5倍,经济持续两位数增长的中国正对日本经济发挥着支撑作用。

根据日本《朝日新闻》8月22日报道,2005年6月日本对华出口为7330亿日元,仅相当于美国出口的60%左右,但在此后的38个月里持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日本的对美出口自去年秋季以来转为下降的趋势。7月份,日本对美出口额为1.2763万亿日元,连续第11个月下降,而对华出口额增至1.2864万亿日元,创下日本政府1950年开始贬值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这种此消彼长的居民最终导致日本对华出口超过了对美出口。

2、日本对华贸易及投资结构有望转型

长期以来,日本对美中两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日本向美国出口的主要是汽车等消费成品,其中汽车占到了30%,而向中国出口的多为钢铁和电子零部件等,汽车只占3%。中国通常承担的角色是将从日本进口的零部件进行加工,然后出口到欧美。然而,随着欧美市场的消费需求下降,日本对华出口贸易的结构有望发生改变。

近两个月,由于欧美市场需求低迷,包括丰田、本田和小松在内的日本企业最近纷纷表示,为了推动销售增加,需要更加依赖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本田汽车7月份宣布,在截至6月份的3个月中,公司在华汽车销量出现两位数增长,而在美销量则下降了5%。有分析人士认为,今后日本面向中国的消费品出口将会继续增加。

在日本对华贸易有望转型的同时,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日本制造业的对华大规模投资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开始从制造业转向了第三产业,包括物流、供应链、零部件的配送及生产,同时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投入,这是日本对华投资的一个新的趋势,也说明中国市场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基地,而是全方位的合作伙伴。日本对华投资策略的调整动向对中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与中国进行产业升级、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的过程形成某种互动。如果这一互动趋向良性,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层次。

日本学界对中国“后奥运”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

针对北京奥运会之后的中国经济走向,日本一些企业负责人和经济学家做出了各种分析和预测,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在奥运会之后的经济风险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出口行业面临困境以及通货膨胀压力增加,但是更多分析认为奥运会之后的中国经济前景依然乐观。

日本曾经在1964年举办东京奥运会,此后国家经济经历了景气由好到坏的变化,而长野作为1998年冬奥会的主办城市,奥运后城市经济发展也明显减速,这种情况在其他一些奥运主办国也曾出现过,被称为“奥运魔咒”。

日本东京财团研究部研究员关山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为举办1964年东京奥运会修建了大量基础设施,带动了投资和消费,1963年到1964年被称为“奥运景气”时期,而此后则陷入了衰退。但是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北京奥运会和中国经济。因为以东京为中心的首都圈集中了日本约25%的人口和约30%的GDP,而北京的经济规模仅占全国的约3.8%,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极为有限。奥运之后,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依然是物价上涨和房地产市场的下跌,而在这些方面,日本“失去的10年”正是中国的“前车之鉴”。日本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关志雄认为,中国依然有着很大的增长潜力,在奥运会之后经过一个短暂的调整期,会再次迎来新的繁荣。

基于这种判断,预计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还将继续扩大,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随着日本对华贸易结构的转型与对华投资的升级,预计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将为两国的双赢局面做出更多贡献。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98830.515 s, 2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