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生产效率和效益不断攀升,在同样设备设施情况下,产品产量连年翻番,呈持续发展态势,这其中与企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是分不开的。该司自创立以来就把信息化作为企业的一大战略目标,2005年在完成总体规划、硬件铺设、构建数据安全网络、局部实施系统的信息化一期工程基础上,继续投资550万元,进一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二期工程——“数字化造船”,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改造和提升传统船舶制造模式,从而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和数字化造船的设计能力、生产水平,企业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尤其该司在推进二期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其物流系统的开发、实施、运用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最大的亮点。
在现在的厦船重工,上至公司老总,下至设计、生产、物资等业务部门,他们足不出户,设计要求、生产动态、仓储状况、采购需求、节能降耗等情况在公司内网上一目了然,物资管理信息做到了实时记录、及时传递、快速反应、共用共享。如若深入了解公司目前的物资管理状态,就可以看出,该司对企业的生产设计、采购计划、订货合同、进货验收、入库集配、生产领用、出库配送等环节都实施了集成管理,他们把原先静态的物资管理变为了动态的物流管理。通过对物流管理系统的开发,用现代物流模式最大限度地优化了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经济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来降低企业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在这过程中,物资部门运用该系统可高效地为造船生产做好准备、及时满足生产的物料需求,使造船生产周期缩短;最大限度地减少物资库存、压缩采购资金,以加快企业的资金流转;合理地降低物耗、控制生产成本,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之目的。
该司开发的物流管理系统划分为:系统基础设置、物资采购计划、订货合同管理、物资仓储管理、材料会计核算、物料成本控制,电子报关接口、综合查询报警等8个子系统。其中“系统基础设置”属系统的最基础部分;“物资采购计划”与“设计系统”有密切联系;“材料会计核算”属财务核算业务;“物料成本控制”是造船成本管理的一个部分;“综合查询报警”主要提供决策信息;而“物资采购计划”、“订货合同管理”、“物资仓储管理”等3个部分则是与物资业务相关的子系统,“电子报关接口”主要解决与“海关电子报关软件”的连接。
物流系统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物资采购计划与设计系统的密切联系、加快了财务核算业务的频率、加大了造船成本的调控、解决了与海关电子报关软件的连接,同时也为公司高层提供了决策信息。我们还了解到,厦船重工为使物资收、发、存都能通过系统及时反馈,在物资库存方面,逐步推进了定额和集配管理模块,实现了物资定额控制和集配纳期,同时还实现了物资成本的及时归集功能,为科学确定物资采购计划和库存计划,减少库存资金占用提供了手段上的支持。目前该司已实施摆脱手工记账模式的“甩账本”管理流程,物流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经过近几年的分步实施,厦船重工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实现了计划、采购、仓储、集配全程电脑化管理,不仅物流管理水平处于国内同行的领先地位,而且通过优化程序,节支降耗,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企业二期信息化工程实施的第二年,通过物流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公司就创造了经济效益达2040万元。
与此同时,通过物流系统的实施运作,企业物资管理的许多规章制度都得到了固化,从而使物资管理实现了数字化和透明化,为降低物资成本提供了核心技术手段,从而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司下一步将把物流管理系统与生产设计系统和生产建造系统连接起来,完成公司对设计、生产、管理的全面整合。
随着二期信息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显现,厦船重工目前正着力实施三期信息化 “敏捷造船”工程。该司信息化负责人朱奇峰董秘将其形象地称为“企业管理驾驶舱”,他认为三期工程将实现对人员信息、设计信息、物料信息、造船成本信息的每日实时统计、反馈,及时生成各个项目单周、双周、月度、季度、年度报表及各类预测、分析表格,使管理层能向驾驶轮船一样轻松自如地管理企业,并最终实现“敏捷造船”的目标;而通过集成使企业的造船效率和成本控制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将实现年间接经济效益1300多万元。据悉,厦门市科技局先后累计安排了180万元科技资金支持厦船重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建设;2008年又安排了40万元帮助公司从“数字化”造船向科技造船、绿色造船方向发展。
几年来,该司推行信息化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省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企业先后被评为“福建省首批信息化示范企业”和“厦门市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应用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特约记者 罗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