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30年增长27倍 中国成为农机生产大国

日期:2008-08-07  来源:机经网    点击:

30年改革开放,是中国农机工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稳步迈向市场的发展历程,是农机工业制度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历史写照,更是中国农机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优化产品结构和资本结构,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已完成了从农机生产弱国发展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农机工业总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1977年,中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为54.2亿元,到2005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87.25亿元,2007年增长到1517.51亿元,30年增长了27倍(见表1);1977年,中国农机工业总资产(原值)为75.19亿元,到2006年超过314.95亿元,30年翻了两番。30年来,我国农机工业勾画出一条阶段性、跨越式发展的清晰脉络。 
  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满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机产品主要以满足拖拉机站、国营农场(农垦)集体耕作的需要,产品以大型化为主。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我国农机工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一批适合当时农业生产的小型化农机产品,如适合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具,适合小田块耕作的小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适合开展多种经营的饲料加工、禽畜饲养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适合农村运输条件的农用运输车等逐步占据了市场的主体地位。进入21世纪,由于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持续利好的“三农”政策,农业获得了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加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孕育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方式的发展,农机工业进行了又一次产品结构调整,一批技术含量高、综合性能强的大型农机产品增长幅度加快,成为新一轮带动我国农机工业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30年的各个发展阶段,农机工业培育了相应的热点农机产品,有力地拉动了我国农机工业的经济增长,成为农机工业不同发展阶段基本特征。 
  农用运输车从80年代初开始起步并获得了快速发展。由于充分考虑了当时农村道路状况、农民购买力水平,农用运输车得以迅速发展。到1999年产量达到了历史高峰,为320万辆(其中:三轮车267.9万辆,四轮车52.1万辆),并涌现出一批知名企业,如:时风集团、北汽福田、五征集团等。农用运输车发展的潮起潮落,为农机工业产品开发留下了重要的经验。受小型农机和农用车发展的影响,单缸柴油机发展迅猛。到1995年,单缸机产量达到600万台,以后基本稳定在600万~700万台之间,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单缸柴油机生产大国。 
  联合收割机在9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经过十年的技术攻关,“新疆-2型”联合收割机开始成熟,在跨区作业的拉动下很快风靡全国,由此出现了一轮收获机械产销增长的高潮。“新疆-2型”不仅为我国小麦收获机械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而且奠定了我国收获机械工业的技术基础。 
  大中型拖拉机及农机具在进入21世纪以后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高效率的大中型拖拉机及农机具满足了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的需要,从2003年以来,大中型拖拉机产量逐年增加,市场需求旺盛,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3年5.8万台,2004年9.8万台,2006年19.78万台,2007年达20.31万台。 
  农业机械出口由弱走强进出口贸易由逆转顺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农机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1977年,中国农业机械出口只有0.21亿美元,2007年达到102.24亿美元,30年增长了486倍。2004年,农机产品出口增速超过整个机电产品;到2006年,农机产品进出口贸易由逆转顺,实现贸易顺差1.6亿美元;2007年,农机产品进一步巩固成果,出口102.24亿美元,高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幅18.6个百分点,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比重1.46%,对外贸易顺差14.39亿美元。

形成了适应农业现代化的产品体系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30年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机产品结构做出相应调整,形成了基本适应我国农业生产需要的产品体系,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机械,农产品加工业、林业、渔业机械,农业运输机械,以及可再生能源装备等共7个门类,共包含了65个大类、337个中类、1374个小类。 
  种植业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为了满足其需要,我国农机工业现在能生产14个大类、113个中类、468个小类、3500多种产品。主要是农用拖拉机、耕整地机械、播种栽植机械、秧苗栽插机械、秧苗准备机械、中耕机械、植物保护机械、收获机械、场上作业机械、谷物烘干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排灌机械等。 
  主要农机产品产量快速增长。30年来,我国主要农机产品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了总量的增长,特别是在2003年以后,中央持续利好的“三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发展,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等农机产品获得了快速增长,我国农机工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主要农机产品产量变化。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其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机工业科研、生产、开发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第二是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世界前列。 
  据2007年统计,我国农机制造企业总共约有8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大于500万元)1849家,能生产14大类、95小类、约3000多个农业机械品种,除特大型、尖端技术产品之外,我国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农业机械已经基本自给,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主要总量指标看,2006年我国农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不含柴油机和水泵行业)已经达到1275.69亿元人民币,按当时的外汇兑换比率,相当于159亿美元,仅低于欧盟和美国。如果按可比产品类别来对照,也是列在欧盟、美国之后。如果与欧盟单独国家来对比,我国比其每一个国家都要高的多。 
  从主要产品来看,我国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产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2007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的产量为20.31万台,高于德国、日本等国家,占国际总产量的20%上下。另外,我国每年还生产200多万台的小型拖拉机,是日本的近10倍,欧美国家已不生产此类产品。我国年生产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约10万多台左右,欧美国家只有2.5万台左右,日本3万多台,同时,还生产了国外不生产的背负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和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2万余台,联合收割机产量居世界首位。虽然,我国生产的联合收割机单台作业能力较小,但是由于实行跨区作业,单台联合收割机作业时间和收获面积要大于其他国家。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82865.843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