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中国轿车市场经济指数分析

日期:2008-03-31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cfmif  点击: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国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的销量为472.66万辆(其中包含了部分出口轿车的数量),比2006年销量增长23.46%。去除部分在中国生产销往海外的数量,我国轿车销量大约增量了22.6%。去年我国轿车市场表现出:小排量、低价格市场的竞争强度减弱,企业在逐步撤离这一市场;1.6~2.3L、中等价格市场的竞争加剧,参与企业增多,投入产品增多,价格竞争激烈。3L以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逐渐加大。
  今年我国轿车市场的增幅将有所下降,但消费水平不会有大的变化,市场规模继续扩大。跨国公司在中国投入产品的力度和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自主品牌将继续向1.6L及以上市场发展,而竞争的策略既保持原有的低价策略,同时,也向质量和技术含量方面倾斜———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将有所提高。
  2007年底轿车市场规模达到历史最高值
  2007年我国轿车市场规模达到了5367亿元,市场销售平均价为13.9万元,市场呈现出价格稳定、规模扩大的局面。200712月的市场规模指数达到687———相当于20021月市场规模的6.87倍,达到有轿车统计以来的最高值;价格指数为88.5,达到全年的最低点。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我国轿车市场的市场销售平均价稳定在13.9万元左右水平上,市场规模保持着持续而强劲的扩张态势,这表明我国轿车市场发展非常健康。
  去年我国低价车市场和中价车市场持平稳增长。从竞争角度看,中价车去年竞争异常激烈,表现为参与企业增多,竞争产品增多,尤其是价格竞争明显。从数据上反映出:销量增幅大于销售额增幅。   低价车市场的持续增长表明(见上图),我国轿车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的速度正在加速。从细分结构看,在单价小于11万元、约占44%销量份额的车型中,7~11万元的产品占26.4个百分点;7万元以下的占17.6个百分点,而且这部分产品从2005年市场占有率达到顶点的22.9%后便开始了下降,主要原因是,小排量车销量持续下滑,甚至一些产品退出了市场。
  2007年我国小排量轿车销量市场份额持续下降(见下图),表明消费者选择趋向相对大排量轿车。而就技术角度看,小排量车存在着价格低、技术含量低、安全水平低、排放水平低(多数在国2标准水平)、最高车速低等问题。而将以上的变为,意味着技术含量提升将推动销售价格的上升,而价格的上升将导致市场的丢失。因此,如果没有国家对小排量轿车使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企业将难以加大对该市场的技术投入,甚至减少投入。
  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小排量、低价格市场(7万元以下产品市场)的变化反映出,我国轿车市场的市场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完全没有政府干预的影子,竞争是充分的。由于长期的低价竞争,导致企业的单车利润率明显下降,再加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企业在这一领域无钱可赚,惟一的办法是抛弃该市场,向利润相对丰厚的市场转移。而在这些年企业间激烈竞争中,没有哪个政府部门出来干预企业的行为,市场完全由竞争说了算。
  从排量结构看,目前1.4L2.4L市场表现为持续增长。1.4L属于国家鼓励的小排量车中最大的排量,这个区间有不少比较先进的产品,而且有很好的销售业绩;而2.4L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系车的拉动。
  1.6L市场份额最大,但处于市场份额下降、参与企业增多的状况,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自主品牌轿车在1.6L1.8L两个排量档次上投入了不少新品。换言之,这两个排量是决定自主品牌上攻战略成败的关键点。

这里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在1.5L1.6L轿车所占市场份额逐渐减小(见上图),而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产品数量不断增多———每个品种的平均销量在下降的状况下,这块市场是否会步1.3L及以下排量市场的后尘呢?如果这种状况出现,将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下降。或许这个时刻的到来,将标志着中国轿车企业重组的开始,以及产生更大规模出口冲动,同时给消费者带来看得见的利益———即价格的继续下降。
  另外,3L以上排量的轿车市场份额持续上升,这与我国轿车进入新一轮更新换代,或者说消费升级有关,同时也表明我国富裕人群在扩大。
  自主品牌茁壮成长
  2007年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表现依然抢眼,保持了销量占有率、市场规模占有率和市场销售平均价的同时增长。
  这表明,自主品牌产品在2005年市场销售平均价达到最低点后,出现了触底反弹,自主品牌轿车向相对高价值市场的转移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而且从产品布局看,自主品牌继续向相对高端市场发展的趋势日益强劲,如江淮一出手就瞄准了2.4L市场。
  从实际的竞争关系看,目前自主品牌最强劲的对手是韩系车,如不少消费者在选择中华骏捷时,参考最多的竞品是现代的伊兰特,其他自主品牌的产品也有相应的来自洋品牌的竞品。而自主品牌与日系车和德系车还没有真正的正面交手,如果说与日系车和德系车有所竞争,那也是错位竞争———自主品牌相对大排量的车与日、德系相对小排量的车,去争夺那些看重价格而对品牌没有要求的消费群;再就是自主品牌的新产品和洋品牌中一些过时的老产品进行竞争。
  经过几年的拼搏,奇瑞、吉利已经将汽车行业的老大哥———一汽抛在了身后,分别夺取了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的冠亚军。
  但从三者产品的市场销售平均价看,一汽达到6.7万元,而奇瑞和吉利的市场销售平均价分别为6.1万元和5.8万元,或许表明一汽在轿车领域的经营质量略好于前两者。目前自主品牌中,市场销售平均价最高的是中华品牌,达到11.8万元。
  就一汽而言,2007年奔腾轿车销量明显增长,而天津一汽在从低端市场向上转移的速度方面明显落后于吉利。因此,红旗能否保持增长势头、天津一汽能否加快向价值更高的市场转移,或者产生一个与夏利销量相当的新产品,已经成为一汽夺回宝座的两个关键环节。
  从吉利的情况看,吉利正在削减最低端市场产品的销量份额,而加快新产品的投放,并加强市场推广的力度,在同一平台上用多款车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升。从技术角度讲,吉利、奇瑞都在发展平台战略,这应当是自主品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无论从行业角度看,还是从单一产品角度看,自主品牌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厂家同时应当看到的是,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对技术含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自主品牌要想实现向相对高端市场的转移,质量是一个必须通过的关口。
  就发展势头而言,自主品牌轿车将继续实施上攻战略,摆脱在低价格、小排量市场苦苦挣扎的困境。
  日系车增长强劲
  如果要评出去年国内汽车市场上哪个系列的产品取得最大的成功,非日系车莫属,而在这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丰田。
  自从2004年日系车在中国的销量份额超过德系车后,从此再没有给德系车以翻身的机会,不仅销量超过德系车,市场规模也超过了德系车。尤其是丰田,经过2002~2004年对中国市场的试探后,2005年终于开始发力,2005年在中国市场投入皇冠、普锐斯、锐志和花冠;2006年凯美瑞上市;2007年凯美瑞发力,并投入花冠的换代产品———第十代卡罗拉。这一系列产品的投放和销售的成功,使丰田销量一路上涨。最值得称道的是,丰田实现了以最高的价格销售最多汽车的商业目标,其产品的市场销售平均价在2004年仅为16.8万元,2005年一跃达到21.1万元,2006年达到22.8万元,2007年则为21.9万元。销售平均价的高位运行,将使丰田在品牌价值上超越其德国的竞争对手,这是历史性的超越,对其对手的打击是沉重的。

 今年市场最大的看点,一是丰田,另一个是福特。丰田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几乎没有悬念,而福特将在中国全面发力。做出这个判断最基本的理由是,福特在中国的生产布局、产品布局已经全面完成,VOLVO、福特、马自达三大品牌的销售渠道已经建设完成,产品从中型车到小型车一应俱全,完全布置在中国销量最大的细分市场区间。此外,南京基地已经全面投入正式生产,只待充分发挥产能;如果福特再突破长安生产场地不足的瓶颈,其在中国增长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2008年轿车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增长率会有所下降
  按照历次中国经济波动对轿车产业的影响看,轿车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今年我国轿车市场受到宏观经济降温的影响,增长率将有所下降,但市场规模会继续扩大,市场销售平均价将保持基本稳定。同时由于受到雪灾的影响,受灾严重的省份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可能会增大,这将刺激一部分汽车消费的增长。因此,今年的市场可能比预期的要好一点。
  2008年日系车的市场占有率将继续上升,主要动力来自丰田、本田和马自达市场规模的继续扩大。
  德系车能否保持当前的市场份额主要看大众。过去大众的增长主要靠新品投入,今年也将如是。但是,在研发方面经过了多年的投入,大众的两家合资企业都将推出各自的新品,市场反响如何将成为大众成功的关键。一旦获得成功,大众在中国市场建立的研发队伍将不断推出新品,从而大幅度地增强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实力。大众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产品品种过多,导致品牌定位的叠加和文化上难以理清。
  德系车的另一个动力源是宝马,但宝马能否保持近两年来强劲的增长势头仍是个未知数。当然宝马由于销量份额有限,因此对德系大盘的推动作用是辅助性的。
  今年下降的将不只是法系车,还将加上原来增长强劲的美系车。2007年美系车的销量份额和销售额都出现了稍许的下降,2008年这个下降将变成一种势头。
  从发展趋势看,我们应当相信自主品牌在今年的增长是一种趋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的领头羊———奇瑞,在所有的产品线上都遇到了自主品牌兄弟的挑战,使得各个产品的利润继续下降,甚至导致了今年奇瑞在国内市场的销售计划都非常保守。吉利将继续其销量结构的转型;中华也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新近加入轿车市场的企业将加大对市场的投入,而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今年自主品牌市场增长的动力和不确定因素。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46537.453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