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告别数量扩张 原材料工业结构升级面临挑战

日期:2008-06-23  来源:中国工业报    点击:

编者按: 原材料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原材料工业处于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产能迅速扩张与结构升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在当前国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属于两高一资的原材料工业结构升级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促进新形势下的原材料工业结构升级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原材料工业已基本结束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进入以促进结构升级为主的新历史时期。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重组、提升水平的原则,加快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产业集中度。
  本文通过运用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相关理论,从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三个主要方面重点分析我国主要原材料工业结构升级的发展状况、我国促进原材料工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政策,以及影响我国原材料工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对促进现阶段我国主要原材料工业结构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三次产业之间、工业部门之间和产业内部三个层面的结构升级。产业内部的结构升级,则体现在产业内加工程度的深化、产业链条的延长上,主要包括产值结构高度化、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和劳动力结构高度化等几个方面。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发生在工业部门内部的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低加工水平向深加工水平演变的结果。
  通常意义上的原材料工业,是直接对采掘工业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各种原材料的工业部门的总称,一般包括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基本化工原料及有机合成工业、电力及建材等。从生产过程看,则是介于采掘工业和制造工业间的生产环节。
  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的原材料工业主要提到三大产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和建筑建材工业。其中,冶金和化学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分别为钢铁和石化工业。
  国家有关部门也针对新形势下的原材料工业结构升级,指明了方向和重点:调整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推进企业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增强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
  消费结构升级带来调整机遇
  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钢铁、石化产品需求在高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出现了快速增长势头。
  2007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43436万吨,比2000年增长4倍以上。2005年,我国乙烯表观消费量约为758.47万吨,当量消费量为1693.52万吨。预计到2010年,我国石化产品的需求速度将保持在6%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合成材料消费国。
  需求结构的升级是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强大动力,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则为原材料工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创造了良好机遇。通过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成套技术、重点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在改造原有落后生产装备的同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改善品种结构,对原材料工业结构升级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从短期来看,旺盛的需求也给落后产能提供了市场空间,为较快淘汰落后产能制造了一定难度。
  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应该是高附加值产品逐渐取代低附加值产品,高档产品取代低档产品,高技术产能逐渐取代落后产能。然而,虽然国家三令五申限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但由于原材料产品市场空间较大,在落后设备继续生产仍有较高利润的情况下,强行淘汰落后产能存在一定难度。

 资源与环境成本逼迫下的升级
  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价格的大幅上涨,给我国原材料工业的结构升级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我国是石油和铁矿石等资源的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很高。2004年,原油进口1.227亿吨,同比增长34.8%,到2007年进口量已达1.968亿吨(含成品油0.338亿吨)。而国际石油价格也已从2004年的每桶43美元上涨到目前已突破每桶130美元。
  从钢铁行业来看,在进口铁矿石价格的连续几年大幅度提价面前,我国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既反映出我国市场需求过旺、进口秩序混乱的弱点,也暴露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大而不强的深层次矛盾。
  在资源价格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各主要资源国明显加强了对本国油气、矿石资源的控制权,使得我国主要原材料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国际石油和矿石资源的难度加大。而高涨的原料成本又大幅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一些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甚至难以生存。这些都要求我国钢铁和石化工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努力向集约化、规模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
  原材料工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
  目前,我国的管理体制还存在一定的障碍,表现为部分落后产能涉及到地方税收、财政和就业等方面的利益。由于没有较为健全的退出机制,产业政策的监管措施不能到位,导致落后产能难以尽快被淘汰,产业整合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对钢铁产业来说,各地方、各部门更多地是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和利益,这些都是在企业联合重组中存在种种问题的根源。如果不从体制上进行深入改革,不把各自为政的围墙彻底打破,对自我发展的企业进行重新整合、统筹规划,那么实施淘汰落后,推进跨省市、跨地区的联合重组战略将难以落实。
  原材料工业属于高耗能、高耗水和高排放行业,工业能耗在我国全社会的能源消耗中占70%。目前,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中已把促进节能减排作为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内容。
  同时,有关政府部门也加快了制定相关财税、投资、价格和外贸政策的步伐,主要有:实施宏观调控,加大对原材料工业的结构调整力度;为了控制能源消耗和调控消费结构对消费税进行改革调整,将成品油的征税范围从原来的汽车和柴油两种扩大到包括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和航空煤油在内的7种;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加,多次调整有关能源和石化产品的进出口关税和出口退税税率,并发布控制部分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有关措施。
  落后产能淘汰力度还需加强
  为促进原材料工业的结构升级,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石化工业专项规划》等法规。要进一步强化这些产业政策法律法规效力,各地方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坚持以淘汰落后为前提,对于列入淘汰范围的设备、产能必须限期淘汰,不得转让、变卖后异地建设。在建、拟建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规定的技术经济标准,严格审核评估,把好市场准入关。同时,对不能履行责任书承诺,不按要求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地方,不再核准新的项目。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应积极发挥税收和价格的杠杆作用。在税收方面,应对于高附加值的产品(或设备)给予所得税优惠;对效益特别显著但受成本价格等因素制约而难以推广的先进技术设备给予增值税减免优惠;适时提高资源税和征收环境保护税,提高落后产能的生存成本。在价格方面,对列入关停和淘汰范围的落后产能,实行更严格的差别电价、水价政策,进一步压缩落后产能的利润空间。

 原材料企业重组仍需扶持
  联合并购、做大做强企业集团,已成为当前世界原材料工业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与国际钢铁企业整合的迅猛势头相比,我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进展相对缓慢。一些企业名义上实现了联合重组,实际上联而不合,各家仍然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独立规划发展,并未真正发挥企业整合的作用。
  目前,国际钢铁企业已经开始并购中国钢铁企业,如2005年米塔尔公司收购湖南华菱管线36.67%的股份,成为华菱管线的第二大股东。由于我国钢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如不抓紧时机进行联合重组,将面临被外资收购的被动形势,直接威胁到钢铁产业安全。
  同时,大中型原材料工业企业绝大多数是国有全资或控股企业,企业变更重组存在较大的流动障碍,只能通过政府授权的办法来实现产权的转让和集中。因此,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需要国家权威部门的推动,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政策。
  另外,我国钢铁企业应借鉴国外大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并购扩张的经验,通过换股加现金的收购方式,在资本市场上谋求企业的联合重组。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83196.437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