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积极开发新的服务渠道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消费规模,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发展。同时,服务业具有能源资源消耗较低、对环境和生态影响较轻的特点,加快服务业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而且能够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服务业的发展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也十分明显。一些国家在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重的提高往往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标志之一。制造业拼劳力、拼能源、拼材料消耗,附加值有限;服务业拼脑力、拼人才、拼知识产权,附加值较高。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经济优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达。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服务领域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加快服务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有利条件,比如,近年来工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为交通运输、仓储、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正不断对服务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消费结构升级加速,消费类电子及通讯设备等需求热点逐步形成,服务含量明显增加,有力地拉动着相关服务业拓展领域、提升水平。
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明确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把服务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首先要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继续发展主要面向群众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
一是要抓住我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机遇,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并带动整个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有助于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我们一定要按照有关要求,从不同领域着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在交通运输方面,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在物流配送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在金融服务方面,要进一步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小额信贷。在信息服务方面,要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信用和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安全、便捷的在线支付服务平台,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推广面向中小企业、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
二是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继续发展主要面向群众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业,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邮政、电信、广播影视等服务事业,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要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是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要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种子统供、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生产性服务。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培育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集团。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检测与认证、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等农业技术支持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连接国内外市场、覆盖生产和消费的信息网络。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发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保险,增强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其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
第二,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通过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等措施,培育大型服务企业集团。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业,扶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采取积极的财税、价格等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发展,加快服务业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完善。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服务功能,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规划指导,发挥产业集群作用。要依托比较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科学合理规划,形成充满活力、适应市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城市要充分发挥人才、物流、信息、资金等相对集中的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工业化进程较快、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升级换代,提高服务业质量。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产业,使服务业发展尽快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