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上海沪东中华船厂建造的我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在上海顺利交付船东。中船集团董事长陈小津介绍,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成功建造,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世界顶级船舶的建造上,取得了“零”的突破,基本掌握了世界造船尖端技术,正在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
LNG船是在常温常压下装载—163°C液化天然气的特殊船舶,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可靠性、高附加值的“三高”民用船舶之一,集中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此前,世界上只有日本、韩国和欧洲少数国家能够建造,被称为当今“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沪东中华成功建造我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船,填补了我国LNG船设计建造的空白,打破了少数国家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进入世界造船尖端领域。LNG船的自主建造,有利于我国造船业的产业升级,增强了我国船舶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对推进相关材料领域的发展和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造船企业,目前稳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二位。在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大背景下,世界船舶制造业也在向中国转移,但中国制造企业能否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获得市场地位而不是单纯的产品制造商,中船集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近年来,中船集团公司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利润从1999年的8000万元,飞跃到2004年3亿元,2005年的12多亿元,2006年52.16亿元,2007年突破140亿元,是2006年52.16亿元的近3倍。作为船舶行业的排头兵,中船集团公司2007年造船完工量、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主要指标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7.5%,10%和10%,稳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二位,并缩短了与排名世界第一的韩国现代重工的差距。集团公司出口产品已占80%以上,发展呈现出市场国际化、经营国际化、标准国际化、竞争国际化的特点。
中船集团近年来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紧紧围绕世界船舶主流市场的需求,生产主流船型和高附加值船型。在集团2007年完工的船舶中,产品结构由过去以散货船为主,转变为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并驾齐驱,高新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明显增加。主流船型生产能力的背后是技术实力的支撑。2007年,中船集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整体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其自主研发的VLCC、VLOC、绿色环保型17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等实现了批量生产。这些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建造,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在竞争激烈的主流市场赢得客户青睐。
同时,抓长期、大额订单。“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订单就是“粮”。集团狠抓市场研究,加强大客户管理。紧紧围绕主流市场的需求,靠不断扩大的造船能力、高技术水平和快速生产能力等综合实力所形成的优良性价比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目前集团手持的订单量已达5000万吨,骨干船厂的生产任务已排至2012年,为集团今后5年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