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海峡西岸汽车零部件产品交流、交易平台,提升海峡西岸汽车工程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拓展国内外市场,3月26日,“2008海峡西岸汽车工程机械零部件交易会暨第十二届中国重型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交流展示会”在泉州展览城隆重举行。
博览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317家知名生产企业以及国内外600多家采购商。展品覆盖汽车每一个部件,包括底盘系统、车架总成,刹车系统,内外装饰等。展会不但是一次大型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盛会,也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福建省汽车及工程机械产业三十多年的发展成就。其中泉州客商占总客商数的四分之一。
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经过数年的发展,福建汽车产业涌现出东南汽车、金龙客车、厦工集团、龙工集团等一批有影响、有分量的企业,形成了以福州和厦门为中心的汽车整车和零配件产业集群,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2006年全省汽车总成零部件企业269家,销售产值132亿元,出口交货值达到28亿元。
“汽车整车企业是主导,零部件企业是基础。”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一直强调必须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此前,我国因为注重于汽车整车企业的发展,没有充分认识到零部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零部件产业成为汽车工业的软肋。
为此福建抓住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向我国外包转移的机会,主动承接零部件生产,形成一定的零部件产业竞争优势,其中以重型汽车配件和工程机械为主的泉州汽配产业,不仅在全国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远销东南亚和欧洲。全市整车厂、配件厂、流通企业等汽配企业有1200家,年产值150亿元左右,占全省的近一半。
在此基础上,2004年、2005年泉州市先后举办两届“中国(泉州)汽车工程机械零部件交易会”,通过对外合作特别是开展闽台汽车合作,促进了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业的协调发展、整体互动。
据了解,目前福建省共有48家台资零部件企业,不仅增强了福建省汽车零部件的整体实力,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近几年,福建汽车零部件业不仅可为福建汽车整车发展提供“原料”,出口创汇还一直位居全国各省前列,且增长势头良好,已成为汽车零部件出口大省。
但当前福建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体上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开发能力弱,系统化、模块化、电子化产品供货能力差,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并做大、做强、做久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必须直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