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全球经济动荡背景下的中国一拖

日期:2008-05-09  来源:机经网    点击:

2008年2月18日,日本新日铁与巴西淡水河谷的价格谈判,以比去年上涨65%宣告结束,消息传出,国内钢铁价格应声再涨,中国钢铁高调进入高成本时代!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铁矿石”成为“疯狂的石头”之后,中国人遇到了太多问题: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外升内贬、股市暴跌、全球“粮荒”……从各类媒体的报道中,人们真切体会到了这个世界的变幻莫测与动荡不安。
    当全球各路学者以及政府官员还在为采取何种政策争论不休时,我们的企业界已经在这场暴风雨中熬过了整整两个月。这两个月中,有的企业倒下了,有的企业还活着,更有企业拼出了一条血路。
    在我国企业界,对钢铁涨价最敏感的当属机械制造业,而机械制造业中,因利薄而最难承受涨价之痛的,当属农机制造业,而农机制造业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一拖集团。
    “中国第一”的使命
    50年前,周恩来总理视察一拖时,对一拖人说:“你们要记着,你们是中国第一啊!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育中国第一的人才、创中国第一的业绩!”从此,“中国第一”便成为一拖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如今,中国一拖这个“共和国农机长子”,虽然拖着沉重的包袱历经风雨,但依然是国内农机制造业的“行业老大”。“中国第一”的文化烙印在这个特大型企业里闪烁着无法磨灭的光辉。
    中国一拖主办的《拖拉机报》,从3月开始刊登《理性应对铁矿石涨价变局》系列报道,又从4月开始刊登《打好“促销增收、降本增效”攻坚战》系列评论。一拖上下已达成共识:此次原材料涨价不是暂时的困难,而是一个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一拖的产品成本中,原材料占75%左右,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非常敏感。中国一拖管理层初步估计,按照目前原材料价格的涨幅,预计一拖全年成本将增加5亿元以上。5亿元,对“微利”的农机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数字。如何消化这5亿元,成为一道急需解答的难题。
    “当前正是考验我们意志和能力、坚韧和毅力的时候。”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刘大功在企业内部各种场合提到:“在困难面前,我们要表现出‘中国第一’的气概。” 
    对普通企业来讲,应付原材料涨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自己的产品也涨价,相比化肥早已势如爆竹的价格,同样是服务农民,中国一拖给出的答案却不是简单的涨价。
    “二季度我们要打一场战役,要千方百计促销增收、降本增效。”进入4月,为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一拖管理层开始在整个集团范围内部署一场“促销增收、降本增效攻坚战”,“要牢牢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在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组织结构上下功夫。” 
    如何应对今年复杂的经济形势?一拖的答案是:通过各个维度的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消化钢铁、动能、人工、汇率等各种成本上涨压力。
    “作为拥有50余年历史,经历过由计划向市场转变阵痛的企业,中国一拖始终没有停止结构调整的步伐,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一拖正是靠着在各个层面上持续进行结构调整,才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行业第一。”中国一拖集团总经理赵剡水说,“在我们看来,此次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是我国整个机械制造业提升产业层次的一个大好机会。历史上,日本、德国和新加坡都曾面临相似的挑战。我们相信,经历此轮涨价后,中国制造业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已经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企业,如今正置身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中,每个企业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唯有不断调整、改变,企业才能在这场战争中胜出。
    “结构调整”的成效
    在产品结构调整上,中国一拖早就开始针对市场趋势的变化,把有限的资源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上倾斜,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
    中国一拖集团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年报披露,虽然2007年行业中70-80马力段拖拉机销量下滑,但由于一拖加大了90马力以上及四轮驱动拖拉机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推广力度,90马力以上产品同比增长31%,使中国一拖大轮拖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了1.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行业领先。
    “中国第一”的市场位势,为一拖消化成本压力提供了更多通道。1季度以来,中国一拖的供应链已发生了不少变化。为消化原材料涨价压力,一拖各单位纷纷优化供应商结构,将采购量向消化涨价能力强的供应商倾斜,利用规模优势摊薄涨价成本。
    “这次原材料价格暴涨,肯定会引发整个产业链的大洗牌。”一位负责采购的一拖管理人员分析,“我们正在和有意愿的供应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利用规模优势,我们可以把更多的采购量给某家供应商,以消化涨价压力。”
    “中国第一”的市场位势,除了可以让上游供应商和一拖共同消化成本,还有助于其加快市场结构调整,和有实力的经销商开展各种合作,尽可能地融入当地经济发展中,进而与下游经销商一起应对成本上升带来的困难。

这样一来,从上游供应商到中游制造商,再到下游经销商,整个农机产业链,都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中国面临的看似复杂而又严峻的全球性经济动荡,未必不是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机会。
    在“中国第一”理念的激励下,中国一拖全体员工纷纷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进行节能降耗。电脑管理员收集了一系列关于“电脑如何节电”的文章传给了同事们,各个办公室的废纸有了固定的存放点,生产现场再也听不到空气压缩机阀门没关紧而发出的“吱吱”声,除非是阴雨天办公室里再也看不到白天亮灯了,还有许多员工主动要求三班生产以避开峰期用电……
    中国一拖党委副书记刘永乐表示,除了节约意识,员工的创新意识也空前高涨。如球铁厂通过改进部分产品生产工序,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每天还节省近600度电,该厂员工还自制了1台用磁吸力回收铁丸的小车,将散落地面的铁丸回收利用,每月可节约3吨铁丸;铸锻公司对电炉进行改造,使钢屑得以再利用;齿轮厂改变传统的进毛坯加工零件做法,选择部分零件自己下料,该厂积极改进工艺以减少料头,目前他们还正在对一些零件尝试用新的材料替代……
    除此之外,中国一拖还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完善绩效考评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基础管理,练好企业内功,为管理出效益夯实基础,以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市场风险。
    刘永乐表示,在应对此次全球经济动荡的过程中,中国一拖全体员工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职业化水平”提升了一大截,中国一拖“中国第一”的企业文化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深入人心,企业的“核心能力”也随之大大增强。
    “协同创新”的结果
    面对复杂的形势,中国一拖赵剡水总经理信心十足地表示:“一拖不但有信心面对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还将在这个过程中让企业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从3月开始,中国一拖的看家产品——“东方红”大轮拖提前进入旺季,无论是国内还是出口,销售都出现大幅增长。在没有大幅涨价的前提下,3月份,“东方红”大轮拖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均增长61%,而整个1季度,这两个指标也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2%。同时,中国一拖大轮拖产品出口也增长迅速,1季度已出口的大轮拖数量已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
    2008年4月18日,正好是中国一拖大轮拖生产基地建成整整十周年。这一天,这里的所有员工都提前15分钟到达单位,利用上班前的间隙,以大合唱、团员宣誓等简朴的形式,庆祝了这个对他们来说颇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十年来,从月装车6台、年产5000台大轮拖,发展到今天月产4000余台、年产突破25000台,从1个机型发展到现在5大系列30多种基本机型,覆盖60到185马力,而且其130马力以上产品已能有效替代进口。3月下旬,17台180马力大轮拖从这里走出国门,更是结束了我国13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没有出口的历史。如今,“东方红”大轮拖不但占领了40%以上的国内市场,而且远销世界五大洲91个国家和地区,并先后在波兰、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建立了组装厂。
    如今,站在这个放满数控设备的现代化厂房里,很难想象这个引领中国大轮拖潮流的基地,十年前只是一个四面透风的车间。
    中国一拖董事长刘大功表示,“东方红”大轮拖目前的产业位势,得益于企业“十五”以来成功构筑的“以整机产品技术为平台,以柴油机、变速箱、车桥、曲轴、覆盖件等为关键要素的大轮拖‘黄金供应链’”。所谓“黄金供应链”,指的是一拖大轮拖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产品都拥有高“含金量”,而由这些产品组合成的大轮拖,自然也是高“含金量”的大轮拖。
    虽然从表面看,中国一拖的“黄金供应链”是由传统的“垂直一体化”演变而来,但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垂直一体化”是把零部件制造简单地纳入企业制造链条中,零部件仅供内部配套。这种模式必然造成主机产品不景气时,整个公司的大萧条。计划经济时代的一拖正是这种“大而全”模式的典型代表。
    而现在一拖的“黄金供应链”,则是主机和核心零部件制造单元协同创新的结果,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供应链竞争优势。“东方红”柴油机、变速箱、车桥、曲轴、覆盖件等大轮拖的关键零部件,除了为一拖自己的整机产品配套,还为业内其他企业配套,甚至还跨行业为工程机械、汽车领域配套。
    行业资料显示,“东方红”柴油机、变速箱、车桥、曲轴、覆盖件等零部件在各自行业内的市场占有率均达30%以上,有的甚至达80%以上。“东方红”大轮拖、柴油机、大中拖前桥、变速箱、曲轴,以及各类农用工程机械产品,均在用户中形成了非常高的美誉度和忠诚度,并已成为中国一拖重要的品牌资产。
    中国一拖管理层一致认为,这条“黄金供应链”,是中国一拖“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可以说,正是这条“黄金供应链”,使中国一拖在行业中实现了整车技术平台和零部件的全面领先。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20211.109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