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金旅总经理叶宏廷认为,诚信经营、不断超越自我,是厦门金旅的魅力所在。
不久前,厦门金旅在成都举行了2007年新品推介会。会上,厦门金旅不仅带来了7款新产品,而且公布了令人振奋的经营业绩。2006年,厦门金旅客车销量再创新高,达1.75万辆。其中大、中型客车近1万辆,市场占有率达12.6%,销售总额38亿元,综合经营指数继续位列我国客车业前茅。更令业界瞩目的是,其综合经济指标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然而,记者同时又听到一个有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厦门金旅董事会通过决议:2007年目标销售总额维持去年的水平,即38亿元。
2006年,与金旅同在厦门的大金龙顺利跻身客车“万辆俱乐部”,领到该俱乐部的第四张会员证,我国客车业第一阵营——“一通三龙”基本定型。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关各方处于胶着竞争状态的阵营。如果有人向用户询问“一通三龙”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得到这样的答案——这几家企业的实力和产品都差不多。
在强手如林、势均力敌的竞争背景下,按常理,厦门金旅应该努力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尽可能在“一通三龙”的“赛跑”中领先,至少是不掉队。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厦门金旅却选择了减速?
“要持续向前跑,企业必须有充足的后劲。放慢速度,正是为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厦门金旅副总经理万邵春的解释,让记者想起了中国企业管理专家邱昭良的一句话:“企业在高速发展时,心态比金钱更重要,人文环境比资源更重要。这是无数经典管理案例告诉我们的。”
我国客车业的“镀金时代”已经过去。一轮又一轮的市场变迁,使决定竞争成败的因素悄然改变。客车企业必须在研发、采购、生产流程、营销等方面进行刻苦的修炼,让产品与众不同,让每一个产品都成为精品,才能让越来越挑剔的用户满意。“只有精耕细作的企业,才能继续做强。如果一味贪大,必然产生浮躁,这是企业发展的大忌。”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据了解,沉下心的厦门金旅要修身养性,调整企业的“健康状况”。这一调整针对的不只是产品质量、服务等单项指标,而是力求建立一个系统,一个能够相互呼应的平台,一个与企业形象相吻合的价值链。
认真做事,诚信为本。这是厦门金旅的做事原则,也是厦门金旅做产品的准则。记者了解到,厦门金旅已投资上亿元资金,在厦门海沧生产基地建设国内第一条大型客车整车车身前处理、阴极电泳底漆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建成后,每12.5分钟就能完成一辆大中型客车的电泳,涂装线的年生产能力将超过1万辆。届时,金旅客车的车身工艺将达到中高档轿车的水平。
厦门金旅川渝大区市场负责人杨洋告诉记者,上整车阴极电泳生产线不仅需要前期投资,生产工艺的成本也加大了。“我们希望通过规模和实力的较量,创造产品的差异化。这种差异体现的是金旅对用户的诚挚关怀,即产品外在品质与内在品质的统一。”
在产品开发上,金旅也一向舍得投入,每年的产品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4%。万邵春告诉记者,金旅之所以在产品开发、质量保障上舍得投入,就是为了创造经典产品。“所谓经典,就是能够在市场上畅销,让用户在使用中感受到金旅诚挚关怀的产品。”
万邵春这样解释诚信二字:“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高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