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好中求快,支撑带动”研讨会上,泉州市市长朱明强调:“泉州未来发展,要紧紧围绕‘支撑带动’这四个字,在支撑带动中思考,在支撑带动中谋划,在支撑带动中使劲。支撑就是挑大梁,担大任,做骨干;带动就是当标杆,做示范,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力。支撑带动的切入点在哪里?毫无疑问,工业是摆在第一位的。”
“六个着力”成为突破口
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表示,要从六个方面发挥工业支撑带动作用:着力发挥产业发展的支柱作用,做精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发挥民营经济的示范作用,推动民营企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着力发挥县域经济的引领作用;着力发挥对台工作的前沿作用,全力打造台资聚集区,建设对台货物集散地,构筑两岸交流便捷通道;着力发挥对外开放的先行作用,强化招商选资,促进进出口同步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着力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提升大泉州城市整体功能。
“六个着力”成为泉州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今年一季度,泉州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等五大传统产业产值比增30.7%,增速比去年同期快7.9个百分点;而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石化、修造船、汽车、电子以及生物医药等五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季度产值比增20.9%,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完成投资12.82亿元,中化500万吨/年重油深加工及仓储设施项目配套获省里批复并进行项目用地“三通一平”工作,泉州船厂修船项目完成投资4949万元,造船项目正式列入国家《船舶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获国家发改委核准,一汽新华旭项目第一期半挂车生产车间厂房竣工。
开辟海西经济新天地
台湾机电行业发布的《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中,泉州名列“值得推荐城市”,近几个月来已有几十个台商协会会长和几百家台企到泉州考察,预计6年后泉州将形成全球知名的光电产业基地和台商投资聚集区。
目前,泉州正加快编制《“十一五”泉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筹办“泉台产业对接投资洽谈会”,积极申报泉州台商投资区,加快新批台资项目落地,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力争把泉州打造成国内第三个新的台商聚集区和台资聚集地。
最近,我国首个经营成品油合资项目也在泉州揭牌。按照规划,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将建设世界最大等级炼油乙烯项目,将于2009年初建成。目前,泉港石化项目投资已超过620亿元,项目投产后,将把位于福建泉州市泉港区现有炼厂的日炼油能力从8万桶扩大至24万桶,并大幅提高加工含硫原油的炼制能力,主要加工沙特含硫原油,生产高质量的石油产品。到2010年,该区年炼油能力则达1200万吨,乙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原料及合成纤维的年生产能力各超百万吨,园区石化产业集群年产值将超过600亿元。不仅如此,园区石化产业集群还将为泉州服装等优势制造产业提供化纤、涂料、纺织助剂和食品添加剂等原料,推动泉州快速形成千亿石化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