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客车出口的贸易方式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宇通、金龙的海外扩张、安源客车主攻欧美市场……中国的客车车制造厂商展现出不同的出口思路。以往愈演愈烈的价格战逐渐退出了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众多客车厂家争先恐后地提升各自产品的价值。
提升品牌
“一直以来,中国的客车在国际市场上都给人以‘低质低价’的品牌形象。”已经不止一家汽车企业向记者陈述如此观点。中国客车出口在数量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实际利润的涨幅并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客车产品尤其是整车产品的出口,不仅仅是简单地制造输出概念,还包括设计、研发、售后服务以及维修等综合实力。中国客车工业发展时间较短,质量还无法和西方发达国家客车产品相抗衡,技术积累和品牌培育更是同国外汽车更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如何避免价格竞争?如何取得最大利益?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相信每一个经历了价格战的中国客车企业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的含义有时也许比具体的客车性能指标更重要。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外市场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即使是在自主品牌出口较早的亚、非地区,价格战也不能成为有效的竞争手段,提升产品价值、打造客车品牌才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长久之计。
走欧、美市场
面对品牌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了一个捷径,引进、模仿西方客车企业的技术造型等,有观点认为,客车业的技术尖端在欧洲,得到这个市场的认可,也就是得到了对客车品质的认可。我们的企业仍在前仆后继,将自己的产品线由中、西亚及非洲等地向进入门槛较高的欧、美发达国家转移,因为他们知道,出口欧、美可以迅速提升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当全球汽车业将目光投向东方的时候,中国客车制造商却坚定地瞄准西方——美国市场。”针对中国汽车不断高涨的出口美国热潮,近期的美国《新闻周刊》中,当地一些汽车业界人士的看法。他们担心,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的低成本产品将会冲击美国、欧洲以及其他亚洲汽车制造商的产品。
中国客车不会一下子在世界引起轰动,大多数中国的业内人士和企业认为。即使中国客车能进军欧美,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如品牌问题、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问题,如果要进行价格竞争,首先需要可靠的产品,日本和韩国在美国市场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塑造多年,中国客车也许会少走些弯路,但绝对不会太短,自主品牌在欧美市场的发展应当循序渐进。
面向高端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客车工业迅速成长,逐步融入世界汽车工业的制造体系,不仅实现了产品的批量出口,而且在技术创新上也有重大突破,部分企业的部分产品已经剑指高端。
众所周知,自主品牌商用车一直是我国客车出口的主流产品,经过不断地研发与创新,商用车领域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商用车市场更具比较优势,更具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以商用车领域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客车行业为例,宇通、金龙等骨干企业高端产品的出口,已经扭转了国外客户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印象,甚至渐渐具备了与沃尔沃、奔驰等国际知名品牌相抗衡的技术实力。
而出口较早的客车企业,宇通,金龙等他们的产品也在向高端发展,尤其是2006年他们的海外战略不仅可以改写中国汽车低价出口的产品结构,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提高中国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