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全球研发趋势越发明显,通用汽车公司目前在世界各地拥有多个研发中心,设计师来自美国、中国、泰国、德国等多个国家。 刘晓冰 摄
美国可以称得上是全球汽车研发中心,但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新产品研发将转移到新兴市场。美国汽车咨询机构CSM国际公司预测,到2013年,全球超过90%的新车研发将在美国之外完成。
底特律的中心地位受冲击
日前在底特律郊外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CSM公司世界汽车预测部副经理迈克尔·罗宾内指出,汽车研发的全球化趋势,正在冲击底特律世界汽车研发中心的地位。
CSM公司预测,到2013年,亚洲研发的新车数量将比目前增加54%,而北美研发的汽车,出口量将下降40%。尽管丰田、现代和日产在美国的投资日益扩大,但随着美国“三大”不断推进产品的全球化进程,新车研发从北美转移成为一种必然。罗宾内说:“底特律在新产品研发中扮演的角色,正在向集成开发或进行车型改款的方向转变。”
此外,为美国“三大”提供底盘、发动机和其他零部件的伊顿、德尔福等美国零部件供应商,正逐步将研发转移到其他地区,以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
“大家正在做的是在全球平台上分摊研发工作。”密歇根州安阿伯汽车研究中心主管戴夫·科尔说。他认为在旧模式下,汽车制造商在单一地区设计和制造新车。现在,通用这样的跨国汽车制造商,由设在各国的研发中心协作开发新车,并且在不同车型上采用多个相同零部件。
研发向亚洲转移成趋势
日前,PRTM管理咨询公司对美国零部件供应商进行了人才资源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供应商在雇用美国工程师方面投入不多。相反,这些供应商计划在一些人力资源充裕的国家,如印度和一些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雇用更多工程师。PRTM管理咨询公司负责人罗伯特·卡力克说,那些参加调查的供应商希望在2011年之前,每年在中国和印度增聘10%~20%的工程师。
日前,日本旭科技公司并购了美国麦特达因公司。旭科技公司新上任的董事会副主席、副总裁提姆·卢立特指出,旭科技公司并购时提供的12亿美元资金,将推动麦特达因公司在亚洲的发展,并推动其在亚洲进行产品研发。“作为供应商,我们需要在新的、有前景的市场投入更多资金到研发环节,为我们的工程师提供奖金。”
底特律复兴公司总裁德·罗斯维尔承认,产品研发全球化趋势对美国汽车行业而言是一个挑战,“产品生产和开发会向市场所在地转移,这一点也不奇怪。企业在新兴市场加强产品设计和开发,是适应市场发展的举措。” 他说。
“随着中国和印度市场的迅猛发展,那些地区将会、也必须承担大部分产品研发和设计工作。”密歇根汽车行业协会创始人托马斯·曼格奈罗说,“那是否意味着,美国将不再充当全球汽车研发中心的角色呢?如果我们处理得当,是不会的。这也是密歇根汽车行业协会正在努力避免的局面。”
目前北美优势依然明显
新产品的开发,正越来越多在全球其他地区完成,但目前而言,北美在汽车研发方面的优势依然明显。美国“三大”大部分新产品的研发仍将在本土进行;丰田、本田和现代等企业正加大在北美地区的研发投入;中国、印度的不少企业也有意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
有预计显示,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将达到6200万辆,2013年将增加到8000万辆。罗斯维尔说:“我们并不打算‘抓住’所有市场。密歇根州(底特律市所在地)东南部的汽车工程师资源丰富,我们至少能够为某些市场提供服务。”
CSM公司全球咨询服务部分析师伊文·洛宾特和保罗·夏卢德文称,美国有机会抓住更多研发项目,尤其是与中国和印度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中、印汽车企业希望开拓北美市场,也倾向在当地聘请设计师,开发新产品。夏卢德文说:“仍然有大量产品研发在美国完成,我认为这里提供了一个能让所有人参与其中的研发环境。”(刘成芳)
部分亚洲企业的北美研发中心
■2005年4月,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在密歇根州东南部投资1.5亿美元建设研发中心。到2010年,该研发中心的雇员人数将增加到900人。2006年9月13日,全面负责丰田北美研发制造业务的TEMA公司在美国密歇根州举行了新研发中心动工的奠基仪式。丰田方面称,将进一步推进研发业务的本地化,开发更多适应北美市场的新产品。
■2005年秋季,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在美国安阿伯地区,投资1.17亿美元建设研发中心。
■2006年3月,本田美国公司举行了阿库拉设计中心工程的奠基仪式。该设计中心计划于2007年夏季投入使用,将承担阿库拉产品的大部分研发工作。据了解,该设计中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图伦斯美国本田研发公司附近。此外,本田还于2006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那设立了车辆外观设计室,研究未来产品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