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资本市场继续着2006年的火暴,然而此火暴非彼火暴。市场爆炒的热点已经从去年的价值低估变成今年的价值重估,整体上市正式成为今年价值重估的重头戏。种种迹象表明,汽车企业也纷纷在这个舞台上粉墨登场。
此前,汽车行业以及证券人士认为,整体上市对汽车企业来说有两大好处,一是能够得到成本的融资,二是能够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然而,2007年前后,整体上市的另一个好处--便于重组整合逐渐浮出水面。
近期,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整车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上海汽车要比原来整车和零部件业务捆绑在一起时发展前景要好。精力集中,原来又要搞整车又要搞零部件,对整车企业的发展来讲,是不精益的。”
去年,上汽集团通过其上市公司上海汽车向大股东定向增发,将整车业务放进上市公司,同时置换出上市公司原来的零部件业务。
上汽集团的做法,非常符合国资委去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国资委将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母公司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鼓励、支持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中央企业,把优良主营业务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做强上市公司。
把优良主营业务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仅是企业重组的一种方式。日前发布的《中国乘用车自主品牌生存现状报告及规划建议》指出,与国外成熟的汽车制造业相比,我国自主造车整体上呈现出数量众多、规模有限的局面,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重组整合已不可避免。国家发改委发出的《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结构调整的任务:各地政府和汽车生产企业要把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当前发展和调整的主线,注重依靠市场机制,推动联合和兼并重组。
很明显,汽车企业间的重组将不可避免。那么,重组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撰文表示,如果只允许巨额现金作为支付手段将阻碍并购的正常进行,甚至可能因此导致并购行为的流产,换股收购是一个更可行的方式。美国市场上发生的并购案,90%以上是通过换股或换股与其支付方式组合等手段来完成的。我们可以预见,在中国换股收购也将成为主流的并购支付手段,并促进并购重组更加活跃。
事实上,这样的换股收购已经在汽车行业上演。
今年3月20日,中国证监会核准了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新股,用于换股吸收合并国内上市公司湘火炬,以潍柴动力为合并完成后的存续公司,同时潍柴动力完成向A股的回归。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换股的方式有可能成为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常规方式,这就意味着,汽车企业必须拥有资本平台方有资格下这盘棋。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渐加快的重组步伐也在倒逼汽车企业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