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伟,马尾造船搭载部副部长。他2002年加入马尾造船,成为船体车间的一名电焊工人,在其后的近20年里历任电焊班长、外业主管、部长助理、副部长等职,从一个愣头青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造船干将,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苏志伟背后的故事。
立足岗位 攻坚克难
2003年5月,250人居住驳船的分段在紧张的建造中,在限期最后的三天时间里,苏志伟与同事一起加班进行焊接作业,他们在狭窄的船舱内展开构件焊接,或蹲着、或跪着,冒着四溅的焊花,承受着舱内四五十度的高温,终于顺利完成焊接任务,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他也凭借着优秀的工作成绩,在2005年担任了所在电焊班的班长一职。
2009年,随着公司在平潭利亚船厂开辟新的生产基地,苏志伟来到利亚船厂担任外业课主管,最令他难以忘怀的莫过于84M双体半潜自航式居住辅助平台的开发建造。该船该船采用双体结构、电力推进、动力定位系统3级、定员500人、四个舵桨,其结构强度可应对深海区域百年一遇强风浪袭击,配有150吨吊车和封闭式伸缩梯;可满足人类对深海开发的多功能需求。
该海洋平台的首制过程并不轻松。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担任该船船体建造主管的苏志伟感慨道:“首制船要克服解决的问题很多,那段时间就没有晚上11点前下班的时候,虽然很累,但最终成果证明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有了第一艘的突破,公司在之后的五年里先后建造了五艘双体半潜船,并获得英国伦敦2014年度“OSJ”海工支持船奖,苏志伟为该船建造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实干追梦 励志进取
2018年12月,“探索二号”科考船在马尾造船进行适应性改造,参与单位联合成立了载人潜水器海试支持保障船改造项目组临时党支部共同推进改造项目,苏志伟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探索二号”载人潜水器支持保障母船由海洋工程船改造而成,船体工程修改量大,苏志伟带领团队攻克重重技术难关,稳步完成了舱室重新布局、上建模块吊装、A架定位装配、多波束探测仪导流罩的制作安装等一系列船改工作节点。其中多波束探测仪导流罩的制作、加工、调整、吊装无疑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工程。不仅安装要求精度高,且内部空间焊接较狭窄,对于平均每个长度有8米的发射和接收箱整体加工精度要求平面度控制在±1mm之内。
为了确保多波束探测仪导流罩安装达到精度要求,苏志伟等支部成员在制作及安装过程中全程跟踪并实时监控。箱体四周结构焊缝采用双数焊工对称焊接,导流罩外板封板焊缝采用分段退焊法、跳焊法、多层多道焊等方法减少变形。同时,利用数字化船坞的原理,控制坞内安装精度,最终从装配初定位到精定位安装,仅用时72小时就圆满完成任务,确保了6月25日的首航节点,苏志伟也凭借优异的成绩荣获了项目党总支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抱定初心 日久弥坚
2020年,受国家海上风电竞价上网影响,从南到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都不约而同涌现大型风电基建设施抢装潮,在建海上风电场大规模提速。面对难得的机遇,公司跨界进军风电钢结构行业,强势打造基础海上风电钢结构件专业产能。
长乐外海C区吸力式导管架正式点火开工
项目开工后,苏志伟从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技术、风险和危险源、验收要求及应急处置等七大方面对施工跟踪及落实,精心组织工艺、起运等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集中攻关,详细制定施工方案,迅速总结合适、安全的施工转运方案。
他带领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以老道的经验与精湛的技术将导管架进行拼装装焊,昼夜轮班、同心协力,顺利完成了首套吸力筒导管架的总拼,不仅验证了计划方案的行之有效,其不足一月的施工周期也在国内吸力筒导管架领域创下一个奇迹。目前,吸力式导管架已完成19套的制作并已全部验收合格。
初心铸魂、实干筑梦。苏志伟在他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先后参与了上百艘船舶的建造工作,船型包括集装箱船、散货船、滚装船、平台供应船、海工居住驳、拖船、客船等、军辅船等等,始终坚持在技术难度高、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第一线,圆满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多次荣获了集团公司和公司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