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读懂国企

日期:2007-10-09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cfmif  点击:

谁都说搞好国有企业很难!那么,难在哪儿呢?我认为,对于不少人来说,难在读不懂国有企业。
  我所在的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齿)是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牌国有企业,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了38年,当总经理也有9年时间了。对于重齿我不仅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有着深刻的理解。
  重齿这些年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树立了正确的管理企业的思想方法,而这一思想方法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对国有企业的正确理解。在此,我想和大家谈谈中国的国有企业应该怎样去经营?
  国企领导不仅是企业家,还要成为政治家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是受国家的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资产,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与一般的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不完全一样,它有一种政治责任在里面。因此,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不应该混同于一般的商人,国有企业的企业家是接受国家和人民的委托经营和管理国家财产,也就是广大人民的财富。国有企业的企业家有着远大的理想,他们执著于事业目标的奋斗,有着严格的道德和价值底线,不会因小利而忘大义。而商人则有着挣钱的本能,只要是钱他们就会放手去赚。
  要问我一个企业家应具备哪些素质,我认为,首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要有振兴民族工业的使命感;要担负起令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要具备一个政治家的眼光,时时关注国内政策的实施,宏观调控的影响,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有军事家的胆识与才智,及时把握机遇,果敢做出决策;当然更要当好一名“酋长”,对企业怀有深厚的感情,关心、关爱你的职工,和他们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和谐的环境。
  谁掌握好了“人”
  谁就拥有了企业未来
  中国人常说,天时、地利、人和。我觉得搞国有企业,“人和”是最关键的因素。这在重齿40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中已得到验证,而21世纪更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谁掌握好了“人”,谁就拥有了企业的未来。
  因此,我想这40年留给重齿最宝贵的应该是磨砺锻炼出了一支敢于拼搏、敢打硬仗、奉献意识强的职工队伍,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扎根、奉献、求实、自强”的企业精神。他们是我们重齿未来健康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障。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满怀激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应是我们企业管理者的工作重点。
  这些年来,我一方面通过不断宣传教育,向他们灌输危机意识,告诉他们不进则退,激励他们的进取心;另一方面经常向他们描述企业的发展前景,激励他们为国家,为企业,为自己更美好的未来奋斗。当然,在制度上我们也严格管理。比如2003年前后,重齿屡屡出现的漏发货和质量问题成了当时企业最大的心病,也充分暴露出了企业管理的漏洞及员工的素质与责任心较低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决定推行岗位末位淘汰制度。一开始大家觉得肯定是“光打雷不下雨”,但当年中层干部淘汰一人、降职两人的结果一宣布,一石激起千层浪,说情的、找人的、骂娘的都有。我们顶住压力最终坚持了下来,不仅管理的执行力大大增强,员工的工作态度更有了很大转变。
  近年来,企业对员工给以了充分的关爱,通过改善他们的工作与生活质量,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使之与现代化企业相匹配。如我们为员工提供了带薪休假,提供了免费午餐,在市区筹建了职工商品住宅小区,建成了近2万平方米的重齿文化广场,修建了可容纳近百台车的职工停车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走访慰问活动。这几年,职工年收入已增长到3万元,公积金缴存达到国家规定的最高水平,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为了给技术人员搭建更大的平台,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又力排众议,将企业的技术中心迁到了重庆城区,现在我的这一做法得到了验证,而且其意义更在将来。这些技术中心的年轻人,经过十几年的锻炼,都将是重齿的技术骨干,是重齿未来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国企的最大贡献不仅是税利,还有社会责任
  俗话说:“人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们企业现在已到了不惑之年,遇到了向前发展的一个新的门槛。在连续五六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之后,现在我们进入了调整期。如果说我们过去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现在则要更注重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从“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转变。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新的目标。而对一个企业领导者及其班子业绩的考量与评定,不应仅看他在位时的状况,还要看在他离开后,企业能否仍持续、健康地发展。
  2006年是重齿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全年完成产值12亿元的基础上,我们从人才结构、生产组织结构、物资供应体系、市场结构、产品结构等都做了大量调整,以进一步适应大规模批量化的生产,适应下一步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还要进一步改制,并在资本运作方面下功夫,原来我们只是单纯的产品经营,现在产品经营要和资本运作相结合。当一切调整到位时,重齿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 (作者系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32183.312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