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时风单缸环保节能发动机荣获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并获得100万元的奖励。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之际,时风单缸发动机获此殊荣,这不仅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对时风集团创建节能环保型企业的充分肯定,也标志着时风集团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节能突破、率先承担社会责任、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成功道路。
早在1999年时风集团就提出了研发节能环保柴油机的战略构想,通过与日本洋马株式会社的合资合作,致力于行业关键性、前沿性、共性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时风单缸环保节能发动机”项目2005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导项目,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007年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成果鉴定,样机排放指标处于国内同类机型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荣获2007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广泛的技术扩散,为彻底解决我国单缸机排放污染严重的问题,为我国单缸柴油发动机行业走技术进步之路,跳出低水平、低价格竞争的怪圈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新型工业之路三步走
时风集团成立于1993年,总资产40亿元,是国家特大型企业,主导产品是农用汽车、轻卡汽车、拖拉机、轮胎、发动机和联合收割机。2006年,时风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21.5%;利税6.8亿元,同比增长21.4%,生产整车106.5万辆,发动机103万台,轮胎513万套,联合收割机3890台,发电4.1亿度。时风集团农用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蝉联全国同行业第一,经济效益连续十二年蝉联全国同行业第一。
时风中央研究院作为时风集团的核心开发机构,设有同行业惟一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也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山东省农用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拥有5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设有汽车、发动机等六个产品研究所、六个工艺研究所和工艺开发中心、检测中心、新产品试制中心三个配套支持机构,培养了一批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开发人才和管理人才,搭建起强大的技术创新平台。
同时,由自主创新项目搭桥,时风还聘请了相关领域著名的专家教授,与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早在2001年时风集团就与中国农机研究院签署了科技开发合作协议,2007年又联合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中的“多功能高效联合收获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子课题,致力于联合收获机械的研究与攻关。
目前,时风集团已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为公司顾问,国家内燃机行业知名专家阳树毅、周岳康、黄本义为公司发动机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引进、吸收先进设计技术,为技术研发奠定了基础。此外,时风还与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真诚合作,使时风集团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产业链得到快速延伸,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2007年6月10日时风集团作为骨干单位加入了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牵头组建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标志着时风集团推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时风集团在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实施高差异与低成本的整合战略,投入约30亿元进行重大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培植产业集群优势。总投资2.3亿元建成的热电中心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形成年发电7.2亿度,年供热量270万吨能力;时风轮胎橡胶产业工业园,形成年产20万套巨型工程轮胎、斜交工程胎7万套,载重胎50万套,农业胎30万套,轻卡胎600万套的生产能力,是全国最大的斜交胎生产基地。时风聊城农装公司,建有五个现代化的农业装备车间,形成年产5000台联合收割机的生产能力。企业通过加强技术改造的力度,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为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走出了一条科技兴企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在强有力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支撑下,2005年和2006年时风共完成新产品开发13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66项,取得专利技术26项,形成自有关键性技术34项。这些新产品和专利技术已被应用于生产并投入市场,每年可形成60亿元的销售收入,技术创新带来的企业经济效益达3.5亿元以上,社会综合效益50亿元以上。
目前,时风有100多项成果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农用车行业整体信息技术改造总体规划解决方案的研制》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项目成果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通过该成果应用整车成本降低3%,年直接经济效益达1.92亿元。在全行业推广,其社会效益可达4亿元以上。《单缸环保节能发动机》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企业新增产值20亿元,解决了我国单缸机排放污染严重的问题,按全国目前年产650万台单缸柴油机计算,每年将减少污染物排放HC达10.68万吨,CO达57.72万吨,NOX达52.84万吨,PM颗粒达7.95万吨,年节油207.48万吨,将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2007年8月,时风集团累计生产农用汽车930万辆,发动机607万台。每辆农用汽车每年估计创造社会效益5000~8000元。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加快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时风集团总资产达到40亿元,比1993年成立时增长100倍,增长39.6亿元;农用汽车产量为106.5万辆,比1993年增长66倍,增长104.9万辆;主营业务收入为141.6亿元,比1993年增长177倍,增长140.8亿元;利税6.88亿元,比1993年增长344倍,增加6.86亿元。按利润计算,相当于13年里又为国家贡献了898个“时风”。14年来,时风的发展已经与社会紧紧融为一体,时风集团为社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3万个,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累计实现利税61亿元,累计上交税金25亿元。时风与全国3500多家供配、经销、建筑等企业合作,其中本地供配企业1000多家,每年外协配件达24亿元。时风的发展带动了商贸、餐饮、服装、运输、金融等服务业和流通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延伸产业链多方向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时风集团时做出了重要指示:“不能把农用车做成汽车”,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用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巩固时风单缸环保发动机优势地位的基础上,时风集团将进一步实施技术扩散,扩大品种,研制开发小缸径多缸环保节能发动机,全面提高整车的动力匹配性能、燃油经济性,环保指标与国际接轨,结束我国长期以来单缸机技术落后、排放污染严重的历史,真正发挥在行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时风还将在智能化、一机多用等农用汽车多功能作业方面做足文章。
在中国农机研究院的帮助指导下,针对我国联合收获技术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市场需要,时风还将开展联合收获通用型动力底盘、多功能谷物联合收获技术装备等方面技术研究工作,力争实现技术、产品功能双突破。同时,在时风大马力拖拉机主导产品的开发上,与洛阳拖拉机所合作,采用国内外行业内先进技术,发挥后发优势,现已开发了25~45马力中拖系列,50~80马力大拖系列,形成了年产3万台能力。目前正在开发9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为农村集约化生产提供先进动力机械。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时风集团在农用汽车、发动机等主导产业形成了独特的制造、管理、资金运作和销售服务等优势,为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速产业升级,时风集团将把汽车产业作为新的战略目标。
时风集团轻卡汽车产业发展思路分三步走,兼顾高、中、低端三个市场。第一步,立足城乡结合部,研究轻卡市场掌握汽车发展规律,提升制造工艺水平,以原五十铃零部件社会资源为基础,结合时风低成本制造优势占领激烈的城乡结合部低端市场。第二步,积累设计开发经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全数字化开发的驾驶室和强化型底盘为基础,以舒适性好、满足多功能需求的中档中吨位产品,占领中端市场。第三步,做强做大时风品牌,巩固市场优势地位,走合资合作之路,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开发系列化电动轿车,以特色产品结构、合理价位、高配置产品,引领用户消费,培育时风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今后时风集团将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结合企业和行业实际,加速创新型企业组织建设,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推进中国农机工业现代化进程,把时风集团建设成为中国驰名、世界著名的运输机械集团,为中国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