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几条有效路径
(一)首先,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在经济、管理、环境专业高等教育中,设置循环经济相关课程;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垃圾分类,使社会各阶层人群了解并认可循环经济,在生活中优先使用和采购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为这些产品培养稳定市场。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需要,是一项符合国情、利国利民、前景广阔的事业,只要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群策群力,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就一定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用法律形式约束政府、企业和国民必须履行循环社会的义务,对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循环型社会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法律、法规和制度作保障。西方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立法走在世界前列,其中美国颁布并付诸实施的《促进循环社会形成基本法》和《家电循环法》、《建设循环法》和《汽车循环法》等法律法规,促进了人们在生产、消费、流通、废弃整个过程中对物资的有效利用,限制了资源浪费,减轻了生态环境的负担,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有关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用法律法规制度推动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已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立法的一个里程碑。今后,要尽快制定相应的《国家绿色消费法》、《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法》等法律,制定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扭转防治思路的重要途径。从废弃物的循环和回收再利用可大大减少固体污染物的排放来看,发展循环经济迫在眉睫。其主要是转变生产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基本措施。我国长期不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度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愈来愈不容忽视,再加上经济、科技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生态压力,遏止环境恶化,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刻不容缓。
(三)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改革现行传统的GDP统计方法,建立以生态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绿色GDP核算体系,这样,才能正确地了解发展的成果,对政策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目前,国内生产总值GDP已成为人们判断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经济成绩的最主要依据。但这种GDP没有扣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损耗所造成的损失,使得人们难以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变动的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估量,甚至会无视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损耗的存在。绿色GDP占传统GDP的比重越大,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环保产业是循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产业的不断发展也是国民经济和就业岗位新的强劲增长点。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增加废弃物的回收、资源化和再生利用环节,更是要带动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或者说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环保产业对于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商场现代化, 李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