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定信心坚持“抓大不放小”。
东南造船公司针对当前全球石油价格严重下滑,导致直接影响企业主导产品海洋工程辅助船的市场。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大家没有失去信心,认为世界经济总得要向前发展的,尤其当今在工业化进程中,对石油的需求绝对不会中断的,深信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加上老旧船型的淘汰,海工市场总会有复苏的一天。当前,该公司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前沿变化的信息,在经营工作上,坚持“抓大不放小”,统筹兼顾各类船型,努力实施多品种推进的灵活策略。
二是将控制交船风险作为当前首要任务。
在复杂的形势下,东南造船公司主动化解交船压力。根据与船东的实际沟通的结果,对船台与码头在建的船舶重新进行摸底,采取区别对待,做到该快的,则全力以赴加快生产进度,争取在最短时限内顺利完成交船;当有的船东接船意愿不强,就采取放缓施工进度,将这部分的力量转移到急需的船上去;在全司上下努力做到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个个击破。与此同时,该公司大力推进全员防控、全域防控、全程防控,切实加强“四位一体”、“三级联防”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岗责体系,健全制度规范;二是坚持定期排查,强化风险预警;三是做好统筹协调,加强任务监督;四是加大考核力度,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在加强现有内控制度、密切关注交船风险防控,及时、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尤其对今后承接订单时,努力做到权衡利弊,坚守企业自身的底线,并综合考虑企业的风险,将风险严密置于可控状态之中。
三是将调整产品定位纳入工作重点。
根据当前海工市场的变化,在以AHTS为接单重点的基础上,加紧搜集国际市场前沿动态与信息,加强科学研判与预测;同时加大“走出去”力度,多参加各类展会、推介会、信息发布会,以利于开拓新市场、开发新品种、结识新客户。尤其在选择参加展会时,该公司将重点选择有海工潜在市场的迪拜展、挪威展等。另外,针对技术门槛高、市场份额尚小,但发展潜力较大的海工特种船型将重点投入,努力探索,争取获得份额。再次,尝试涉足高端渔船、公务船等新领域,坚定向“双高”船型进行产品转型升级。
四是创新经营接单模式。
东南造船公司在守住多年风雨同舟的老船东、老客户、老合作伙伴的基础上,积极结交新船东、新客户。只有坚持“不忘老朋友、又交新朋友”的经营模式,才会使企业在诚信、诚挚、诚意、诚实上将经营工作进一步“人性化”,企业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此外,该公司从生产经营全局出发,尝试自主设计、自主下单,满足空闲船台生产需求,从而达到均衡生产、持续稳健的经营的目标。
五是将加强服务作为新常态。
东南造船公司主动“走出去”,拜访老客户和合作伙伴,目的是倾听意见,提供服务。同时,也是“走出去”寻求有市场前景、有批量化、有当今特色的船型或项目进行联合攻关、联合研发、联合接单,达到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公司己有的品牌效应,发挥地域、跨国公司、中间商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为经营接单创造更大的空间。再一方面,东南造船公司进一步加强与船东的沟通,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水平上努力加以提升,提高客户“全过程”的满意度,以互惠双赢留住老客户。
六是强化管理多举措苦练内功。
在船市不利的形势下,最现实、最可行、能破局的突破口就是加紧苦练内功。为此,该公司一是强化财务管理。俗话说,资金活,生产经营就活。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龙头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益,确保充足的现金流,满足资金流动需求。该公司做到科学应用各种金融工具,控制内部费用、降低各种消耗;在单船成本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各项财务指标的计算、预测、整理、分析,找出问题根源、拿出解决办法,促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二是高度重视降本增效。该公司紧扣成本控制主线,群策群力寻找管理、技术和流程上的短板,将成本压力有效传递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价值创造环节、管理控制岗位和每一名员工,开动脑筋降本提效,通过管理创新挖掘降底成本空间,努力补齐短板、提高效益。三是积极鼓励技术创新。该公司对首制船后续的改进设计、采购、生产、工艺、管理等环节,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改进工艺工法,达到减轻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工耗的目的。同时,强化相应的激励机制,在员工中营造靠数据说话、靠创新提升、靠业绩取酬的良好氛围。四是坚持推进两化融合。该公司坚持做好技术总结、消化、推广、创新工作,让技术优势推进两化融合。五是强化质量过程控制。该公司针对生产节奏的加快带来质量管理压力的陡增,为此釆取进一步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让体系管人提质。在大力推行中间产品商品化和质量成本损失部门责任制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质量损失责任,加强责任考核。与此同时,该公司加强船东船检巡检意见的整以力度,加大扫尾项目专项考核,最大限度地缩短扫尾项目的周期。
七是积极推进环境/能源管理体系贯标工作。
东南造船公司在取得环境体系及能源体系证书后,没有停滞脚步,而是认其推进并实施四个体系融合,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积极改进和采用节能新技术、新装置、新设备、新工艺和管理新办法,将工艺指标采用精细化管理、实施节能对标,逐步降低单位能耗,促进环境进一步改善与美化。
业界专业人士认为,生产经营形势越严峻,企业领导班子越要坚强,广大员工越要有作为,企业越要练好内功,售后服务越要周到,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