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福建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2014年财务数据出炉。在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BDI持续走低、世界船舶修造业举步维艰的背景下,福宁重工实现产值6.38亿元,创税收3087万元。目前,新船订单已排至2017年。
近两年,油价大幅跳水,各石油主产区纷纷减产,海洋工程船订单锐减,甚至频频出现船东下了定金后拒接船的现象。面对如此复杂的外部环境,福宁重工却走出一条逆势增长之路:2012年,在投建7年后首次盈利;2013年,实现产值4.5亿元,盈利翻番。
成功的秘诀何在?
为推动船舶产业转型升级,我省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从税收奖励、财政贴息贷款、鼓励出口等方面予以多种帮扶。但是,不少企业不主动作为,在企盼市场回暖中一次次错过机会,结果日子普遍不好过,有的倒闭,有的半停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福宁重工敢拼敢闯,抓住用好机遇,最终冲破迷航。
福宁重工由省船舶工业集团旗下东南造船厂、闽东电力出资,对福安湾坞的一家民营船企改制重组而来。公司成立之初,面临新公司老厂区场地小生产设施不全等难题。“那时门前是土路,办公在旧活动房,连像样的传达室也没有。不少客户根本不相信这样简陋的公司能造船,更别说造海洋工程船。”一位老员工回忆说。
让人欣慰的是,公司董事会给予福宁重工经营班子充分信任,并予以全方位支持,使经营班子坚定了信心;中层干部、大学毕业生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做,抵住其他企业发出的高薪诱惑,用坚守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造船无小事,质量是关键;厂区可以小,管理不能弱。为此,公司加大对技术和检验部门的投入,并对码头、船坞、船台、车间等进行整改。此外,公司还创新实施“三三制”制造法,一是在分段建造时每次同时开工三艘新船,形成批量化的生产模式;二是在船台与船坞同时合拢建造三艘新船;三是在码头分别对三艘新船进行系泊、检测、试航、拉力试验、办理交付等。这样既实现了公司全体人员合理匹配,也保障了各项流程的低差错率。
“福宁重工起点低,要在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中杀出一条生路,并靠品牌和信誉的积累获得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同,秘诀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拼’。”公司负责人说。
收购的小厂只有134米的船台,过去建造59米海洋工程辅助船时,一座船台刚好适合建造两艘船。但如今需建造78米的海工船,一座船台仅造一艘船浪费船台,若造两艘船,船台长度不够。合同工期超过一天,损失的不仅仅是违约金,更重要的是市场口碑。怎么办?
福宁人决定拼一拼,创造性地采用“一座船台造一艘半船”的造船模式,即两艘船同时开工,第二艘船先做半段,等第一艘船造好下水后,再把第二艘船另外的半段接上。这一被业界誉为“福宁重工模式”的造船方法有效地提升建造进度,使得每建一条船可缩短工期2个月。
“福宁重工的现实条件摆在那,企业要加速跨越发展,只能在现有基础上想方设法创新工艺,确保万无一失。”公司负责人说。
眼下,福宁正开建两艘96米的海底支持维护船,再次刷新其制造海工船的长度纪录,迎来了更高技术含量和更高附加值船型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