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利润至上是技术污染的关键

日期:2007-11-05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cfmif  点击:
10月27日,被称为中国“开放先生”的龙永图在珠海表示,只有污染的技术,没有污染的工业。“在日内瓦工作时,我们曾在一个漂亮的湖面上观光,发现岸边竟然是一座造纸厂,我惊讶地问当地的官员:‘你们不怕污染吗?’当地官员说:‘我们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不会对湖水有任何一点污染了’。”龙永图认为,只要防止污染技术到位,即便今后转移大量的重化工业到珠海来也不会污染环境。
  的确,工业的污染,说到底仍是一个技术污染问题。正是技术在研发过程中不注重环保含量,才出现有污染的技术,进而才有污染工业。现代风险是一种“人造风险”,技术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新手段,另一方面也使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作为现代风险的最突出表现,环境污染正越来越威胁着人类。而作为环境污染的始作俑者,有污染的技术自然难辞其咎。
  那么,污染的技术是如何产生的呢?
  技术的开发往往以利润作为选择标准,在商业利益主导下,被开发出来的技术有可能是不带污染的,亦有可能是带污染的。但可以肯定地说,由于环保在技术研发中不是决定因素,带污染的技术往往更容易出现。在市场的作用下,对环境有利的技术意味着技术研发者和使用者要付出更大的研发和使用成本。因此,在市场的选择下,不污染的技术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就处于不利地位。
  技术对环境的污染,又往往难以预料。研发之初,人们看不到技术将会产生什么不利后果,而当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开始显现时,人们即便知道了应该控制却已经很难控制。比如DDT(又名滴滴涕)是有效的杀虫剂,但这一技术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很大。1962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松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是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而此时控制DDT对生态的影响,已经非常滞后了。
  由于环保技术在经济上没有优势,所以到目前为止,环保技术基本上不是根据市场逻辑开发的。换句话说,技术与环境之间还没有很好的兼容。因为在利润和环保的天平上,人们往往做出轻环保重利润的选择。因此,防止有污染的技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加大环保含量,而非现在的利润至上。
  尽管技术是工业污染的关键,但技术的效率和利润,最终还要通过技术的使用者——工业企业来完成。而工业企业使用带污染的还是使用不带污染的技术,取决于工业的决策者和社会的决策者。因此,工业企业减少使用有污染的技术,对防止有污染的技术扩散也是关键一步。试想,如果工业企业不使用有污染的技术,或者工业企业使用有污染的技术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那就将倒逼技术改进、增加环保含量,有污染的技术也就不会出现。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44043.5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