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闭幕的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聚焦世界船舶工业,欧美国家过去几十年实施“去工业化”战略,使得船舶制造中心从欧美转移到亚洲,我国一直以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作为最大竞争优势与韩国、日本争夺国际造船市场,并成长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然而,目前这一传统优势正在逐步消失,欧美国家“再工业化”的浪潮又起,我国人口红利也在逐渐减弱,船舶制造企业“总成本领先”的老路似乎行不通了。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以创新为驱动,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船舶工业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目前船舶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思路大多是以产品为中心展开的,即由建造散货船、油船等中低端船舶向建造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等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转型,期望从中找到更多的机会。这一传统思路虽然指出了船舶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可操作方向,但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为数不多的高端船舶及海工装备订单也有众多企业参与竞争。此外,由于进口船用设备的高成本和因建造复杂度高而增加人工、废返成本等因素,高端船舶的“高附加值”已经不再意味着船企就能获得“高利润”。而且,海工装备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也已进入到充分竞争的状态,给新加入者提供的机会并不多。
因此,仅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转型升级方案并不能使我国船舶制造企业改变“拼价格”的竞争战略,而创新思路,从满足客户需求着手思考船企的转型之路,应该有更大的作为。这一方案的核心是船舶制造企业要从产品型制造企业转变为服务型制造企业,由追求出售产品产生利润转向追求服务客户产生利润。
从国内上市航运公司2012年三季度报告来看,航运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大多数在净利润这一指标上为负值。为止住亏损并在今后发展中抢得先机,航运公司在减少现金净流出、降低运营成本、调整船队结构、适应新的运输要求、寻求对客户的更多服务、缩短船舶修理时间等方面的需求势必更为强烈。
表面来看,这些需求与船舶制造企业的相关性似乎不大。除降低自身生产成本,在保证合理利润率的同时给客户提供更低价的船舶外,船舶制造企业还可以做些什么?事实上,如果船舶制造企业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理念,可做的事还很多。为满足航运企业现阶段“少付钱”的需求,船舶制造企业可借鉴飞机制造业的做法,在交付船舶时,不收取某些关键设备如发动机的费用,转而在船舶全生命周期内收取其租金和维修保养服务费,以减轻航运公司的现金压力;为降低航运公司运营成本,还可以主动通过技术革新,研发建造油耗更低、养护排污费用更低、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的船舶,以减少航运公司在船舶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成本;主动帮助航运公司调整船队结构、适应新的运输要求,提供改装、拆解、新造船等系统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船舶产品重点零部件的全生命周期监控,在发生故障之前进行预判,减少客户因船舶修理造成的机会成本损失和船舶修理费用等。无疑,如果按照新理念来行事,这些都将成为船舶制造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时,从产业链的角度讲,船舶制造企业服务的对象并不仅限于航运企业,对于原材料供应企业、配套设备生产企业、负责检验的船级社等合作伙伴,也可以寻求为其服务的机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成立的中船工业成套物流有限公司,与钢企结成更紧密的同盟,为其提供焦炭采购服务就是很好的例证。
由此可见,改变转型升级的思考方式,把建设服务型船舶制造企业提到企业发展的顶层,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实现途径,自上而下提升服务在船舶制造的地位,是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一条可探索之路。(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