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福安船舶:扬帆加速新征程

日期:2012-06-19  来源:中国工业网    点击:

福安船舶:扬帆加速新征程

 

  在黛山碧水的“三都澳”国家一类口岸白马港赛江、白马河两岸,积淀了悠久而深厚的造船文化。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这里的船舶修造业蓬勃兴起,并从“修修补补”到“造船出海”、从“小打小闹”到“组建航母”,从“劳动密集”到“技术密集”,整个行业在发展中转型提升,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目前,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赛江,沿岸分布43家修造船企业,从业人员1.1万多人,年造船能力110万吨,占全省的“半壁江山”,船舶工业产值占全省三分之一,跻身全国民间船舶修造基地、全国民间船舶交易市场、全国重要的拆解中小船基地。

  产业巨变 从小舢板到万吨轮船福安船舶修造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兴起于明朝,清代已能生产1吨至50吨木帆船,上世纪初期就能制造100吨位的木质机动货船。改革开放以来,福安民间船舶修造业充分发挥赛江两岸长达60多公里的岸线资源和水深、浪平、潮差大的港湾优势,从修造木船起步,逐渐向改装、修造钢质船发展,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民间二手船舶修造基地和交易市场。

  曾几何时,受到资金、技术、装备等方面局限的福安民营船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以自身的灵活机制、低成本的运营手段,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基础和低廉的船舶修造改装价位,艰难地完成着最初的资本积累。这种民间分散自发式、短期利益驱动性的经营运作模式,再加上同行间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全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大起大落。

  2002年初,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应运而生。协会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信息业务的同时,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解决部分企业历史遗留的土地、环保等问题,有效规范了企业行为。2002年,我国沿海从南到北掀起修造船投资热,竞争态势咄咄逼人,长期受到资金“瓶颈”束缚的福安民营船舶企业再也按捺不住了。当年年底,福安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出资300万元,并首批吸收16家民营修造船企业共同出资980万元入股,注册成立了全省首家专门为民营船务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的福安市恒顺船务担保有限公司,与当地金融机构建立了贷款担保业务合作关系,并不断拓展与银行金融界的广泛合作,在企业和银行之间架起了“金桥”。

  如今的福安船舶修造业是福建省拥有民营船舶企业、船台、船坞数量最多的船舶修造基地,外轮修理基地、出口成品油轮建造基地、海洋工程船建造出口基地和福建省唯一民办的服务船舶行业的高级技师培训基地。拥有涉船企业120多家,其中船舶修造企业43家,全行业共有船台66座、总容量84.7万吨,船坞17座、总坞容量41.5万吨,福建省目前投入使用最大的10万吨级干船坞2座,钢材预处理线6条、年钢材处理能力25.5万吨,已具备承修12万吨级、承造8.1万吨级普通船舶的修造能力。

  据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年以来,福安船舶行业总产值以年平均28%以上的速度推进,而且船舶建造吨位逐年增大,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建造船型趋向多元化,船舶修造能力、产品档次快速提升,整个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福安船舶行业完成工业产值56.6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

  应对危机 品牌提升 科技支撑受低迷的国际航运及船舶修造市场影响,2010年以来,福安船舶产业面临接单难、资金缺等压力,发展低位震荡。 今年船舶行业继续面临三大考验:发展低谷,产能过剩,金融紧缩。逆流之中,历经市场磨砺的福安船舶人不等不靠不要,开启了应对危机之旅––科技支撑,提升研发水平。福安船舶工业凭借雄厚的技术优势和明显的竞争优势,不断适应危机挑战,紧跟市场走势,摸索市场需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开辟海洋工程船、驳船和拖轮等新领域,促进船舶修造业形成集聚之态、集群之势。许多优秀骨干船企均把金融危机当作企业及产品结构转型的难得良机,白马、丛贸、马头、茂源等重点船舶企业纷纷加入到技改扩建的队伍中来,通过深化船企技改,将以往普遍采用的船舶整体建造转变为技术含量更高的分段建造,按国际船检机构标准层层施工,助推着福安船舶产业的转型和建造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去年11月17日,由福建白马造船厂建造的8.2万吨散货船“华强”号,在福安下白石顺利下水。这艘散货轮长度229米,宽32.26米,高20.2米,造价达2.006亿元,是目前福建省建造的最大吨位船舶,也是我省第一艘按国际海事组织规定的PSPC涂层标准建造的船舶。它标志着福安船舶在建造工艺、精度和质量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针对国际上对船体涂层新标准,长兴船舶重工也不惜重金建设PSPC涂装厂房,其母公司中正集团还成立船舶技术研发中心,用新技术、新船型抢占行业制高点。目前企业不仅手握2艘15800吨散货船、2艘出口新加坡3500吨油轮及17000吨集装箱船、9600PS拖船等建造订单,8艘自主研发、每艘造价约1500万元的鱿钓渔船也于今年3月11日下水,成为全省船企承接的最大吨位和数量最多的远洋捕捞船。

  福安船企另辟蹊径,调整产品结构的步伐越迈越大。东明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敢造欧洲船 精打洋品牌”,率先承接并建造世界50强的“AVIN INTERNATIONAL S.A”公司高技术难度的3500吨化学品船,目前已完成5艘同类型化学品船建造任务。在2011年“9·8”投资洽谈会上,该公司又与香港客户签了“l+2”大型豪华商务游艇建造合同,每艘约为1亿元人民币,成为福安首家承接并建造出口大型豪华商务游艇的船企。

  华海船业同样手握订单出口忙。8艘出口印尼的工程船正同时在建,一份建造10艘海工船的东南亚市场大单又迎春而至。眼下企业正寻租新的生产场地、扩大产能,让海工船这一企业主打“品牌船”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积极打造品牌,开拓海外市场。紧紧抓住东南亚国家矿产资源开发升温、对过驳船只等船型需求增长的契机,福安船企迅速调整市场定位,设计、建造适合船型,成功叩开东南亚市场。目前,除华海船业外,长兴、环澳、福宁重工等多家船企均已手握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船舶建造订单,生产繁忙、“回头客”不断。在福宁重工,企业建造的4艘用于辅助海上钻井平台作业的59米海工船交付后,就备受新加坡船东青睐,再添两艘建造订单。眼下,企业同时建造的海工船已达4艘,这一船型也成为了企业的一大“品牌船”。

  为助力船企开拓东南亚市场,去年9月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还牵头组织企业前往新加坡、印尼等国市场考察,并与印尼船东签下建造10艘驳船、10艘拖船、合同金额3000多万美金订单的合作意向书。另有1家船厂也和东南亚国家洽谈20艘驳船、20艘拖船、合同金额6000多万美金订单,有望在今明两年内实现出口创汇。

  造船业的新一轮复苏将以新技术的应用和新船型的开发为前提,层出不穷的国际新规则、新标准,正成为福安市船舶业难以回避的巨大挑战。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现在,高技术含量的天然气船、油轮等还是颇受市场青睐的,工程船、特种船仍有很大市场发展空间。船企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以产品引领市场。“不愁没市场,只怕没好产品。”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瑞金告诉记者,随着这些出口东南亚市场的各类工程船的建造,今年该行业预计将实现出口额约1.5亿美元,创下近几年出口额新高。在全省行业普遍萧条的情况下,福安船舶今年第一季度完成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13.4%;造船完工量3.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5.56%。1-5月共承接37艘、22.33万载重吨,约有一半订单出口东南亚,船舶行业发展孕育生机和希望。

  扬帆加速 锻造最具竞争力的船舶工业5月23日,由福建中正集团公司、福建东海造船有限公司、福安环澳船舶发展有限公司、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申银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组成的福安船舶界一行10多人,在福安市政府副市长郑源的带领下,前往福建十八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漳州一帆重工有限公司、厦门新四海船舶科技有限公司等船舶和配套企业进行考察。

  在福安船舶修造业努力加强自身“造血”并拓展外延的同时,得到了来自政府层面和相关业界的大力支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冲击的重大挑战,面对中央支持海西建设和福建省委、省政府支持环三发展的历史机遇,福安市委、市政府主动出击、应对挑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提出了建设东南沿海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的发展目标,以此鼓励福安全市船舶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船舶产业转型升级。福安市委、市政府通过开展“产业优化提升年”活动,针对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着力于整合资源,培育产业基地,强化项目带动,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品牌效应,完善产业支撑体系。

  2011年10月,福安市出台《关于扶持船舶工业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扶持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船舶修造规模以上企业和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以上船舶修造项目,并在财政、金融上对船舶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技术合作、技术创新方面为船舶企业提供更高的奖励。金融方面,福安市人行、银监办及各金融机构大力支持船舶企业发展,对生产技术先进、管理运作良好的重点船舶企业,给予优先放贷、优惠利率和合理贷款期限支持,并大力支持船舶企业并购贷款,促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重点船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联合协作。对于获得国家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市财政分别给予25万元和10万元的奖励。对船舶企业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首家企业将给予100万元奖励。获得“福建省着名商标”或“福建省名牌产品”的首家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为推动船舶修造业朝着集群化方向发展,福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船舶修造产业立足岸线资源,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发展船用配套产品,通过加大技改力度,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做大产业规模”和“加快规划建设船舶工业园区,建成后规划年新增产值50亿元”的工作思路,围绕建成3-5个现代化中型造船总装厂的目标,船舶工业总体布局在“两岸三区”,即白马船舶工业园区、湾坞船舶物流配套园区和甘下工程船舶工业园区,鼓励和引导船舶企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进园入区集聚发展,拟建成面向全国的船用配套企业集群及运营船舶及船用配套产品的集贸市场等综合性船舶工业体系,成为东南沿海乃至全国、全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船舶修造基地之一。

  目前,以白马船厂为龙头组建的福建白马船舶重工集团,规划3年内形成超100亿元产值,成为东南沿海船舶修造业的领军企业。同时,启动建设30万吨级船坞、10万吨级总装厂为主,集总装、拆解、维修、配套、交易和融资服务6大功能为一体的白马船舶工业园区。湾坞船舶物流配套园区已完成规划(含船舶物流配套),荣泰物流配送公司等企业已正式入驻;完成了渔江至显角(福屿)船舶物流园区规划。

  到2015年,福安船舶要基本形成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航运枢纽需要的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配套较全、布局合理的修、造、拆、贸多功能的产业格局,造船产量达到260万载重吨,总产值实现200亿元。福安船舶正向“十二五”确定的这一发展目标扬帆加速,力争再创佳绩。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35260.281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