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配套装备低也是制约我国造船的一大软肋。我国以散货船等为代表的三大主流船型的本土配套率只有55%到60%,而客滚船、液化天然气船舶等高技术船舶的本土配套率只有30%,而日本达到了95%到98%,韩国是也达到90%到95%。
船舶配套设备分为船舶动力设备、甲板设备、舱室机械、通讯导航、内装修设备等5种。其中,动力设备发动机是船舶的“心脏”,目前全国船用发动机企业数量不到10家。
未来几年或重新洗牌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船企人士反映,目前我国造船业主要面临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从紧、人力成本增加、钢材价格不降反升等4个问题的困扰。在今后几年内,我国造船行业或者将重新洗牌,一些企业或将倒闭。
据介绍,人民币近几年来升值了20%以上,我国出口船单都是以美元和欧元为支付方式,其中美元占了绝大多数,船价的70%左右都是美元结算,这意味着船价的20%左右要折进去,如果算上企业为了躲避风险而以欧元结算,那么至少也有15%。
其次资金方面的压力很大。利率的上升,给造船企业的融资成本至少带来5%-6%的上升。造船企业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行业,2008年前,市场好的时候造船利润率有30%左右,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汇率和准备金、利率的不断上调,给行业的影响非常大,利润率普遍不高。目前虽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但是市场总体运力过剩,世界经济的复苏对于航运业的拉动信号并不明显,现在的船价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35%-40%。按照企业今年上半年接单的情况看,总体利润测算下来最好也就是3%-5%,如果实际测算,算入人工工资、汇率变化等,可能还要下滑。
第三、人力成本增加。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有关人士介绍,之前企业给员工的工资增幅承诺为10%,但按今年造船的情况,这一承诺无法实现,而是下调到了8%。
第四、钢材涨价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很大。船企造船周期一般为一年或者一年以上。在这段时间内,企业最怕今天按照一定的市场价格定价测算签了单,明天钢材就涨价,而且国际合同很难变更,企业只能自我消化。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有关人士说,几年前,船厂与河北一家企业签了一个单子,签完两个月钢材价格翻番,船还没造就赔了一亿元,企业只能撕毁合同,罚了不少钱。目前国内大型造船厂与钢厂可以签订固定价格供货合同,但是一些小型船厂造船能力不大,无法与钢铁企业达成合作。
业内人士预测,今后全球每年需求船舶量8000万到1亿载重吨,我国产能可能有50%以上的闲置。因此今后几年,一批实力较弱,竞争能力不强的船企将被淘汰出局,中国造船业或将重新洗牌。